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教案
案例一:
羅莫洛是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士兵的家人因此把羅莫洛的家人告上了法庭。
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如果你是法官,遇到這樣的案子你會怎么判?
(學生討論回答)
生1:法官會把財產判給羅莫洛的家人,因為他們都是貴族。
生2:法官應該會根據(jù)羅莫洛的遺囑,把財產的一半給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
生3:如果按照習慣法,法官會把財產判給羅莫洛的家人;可是法官如果按照《十二銅表法》來判決就會把財產的一半給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
生4:我覺得,怎么判要看法官個人的意志,如果法官和羅莫洛一樣是個仁慈的人,他就會把財產的一半給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
師:大家討論的很好,可以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的時代和條件的不同,案件的審理過程和結果也會大相徑庭。我們從這個案例產生的年代來推測,如果這個案件發(fā)生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因為當時只有習慣法,法官會偏袒羅莫洛的家人。沒有成文法,這樣無形中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
1、習慣法
提問:什么是習慣法?
(學生回答)所謂的習慣法就是未經(jīng)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法律方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其特點是: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因此,習慣法的存在,就成了平民與貴族矛盾的一個焦點,當時的羅馬是怎樣來處理這種矛盾的?
2、成文法
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在十二塊銅表上。史稱《十二銅表法》。(配合圖片)
上面這個案例如果根據(jù)《十二銅表法》,法官則會根據(jù)《十二銅表法》第五表: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羅莫洛一半的財產將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
《十二銅表法》是一部成文法,同時也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3、公民法
公民法除了十二銅表法之外還有哪些內容呢?其主要內容包括:(1)十二銅表法;(2)元老院法令(展示視頻資料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院會議的狀況。)(3)元首命令;(4)大法官告示;(5)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習慣法。
為什么要把這些法律內容歸于公民法呢?由于在公元前3世紀中期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稱為“公民法”。
自從公元前3世紀以來,羅馬共和國展開了史詩般的開疆拓土的活動,羅馬軍團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敵,征服了一個又一個民族,從而成為地中海的霸主(flash展示,羅馬疆域的擴張)。隨著征服地區(qū)的擴大,羅馬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再來看一則案例。
案例二:
古羅馬大將愷撒進兵埃及,與美麗的埃及女王克麗奧帕特拉一見鐘情,兩人還有了一個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愷撒。當愷撒歸國執(zhí)政之后,克麗奧帕特拉攜兒子赴羅馬與愷撒相會,并向羅馬法庭為自己和兒子申請羅馬籍,請問法官會判給克麗奧帕特拉和她的兒子享有羅馬籍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生1:法官不會判給克里奧佩特拉和她的兒子享有羅馬籍,因為他們不是羅馬人。
生2:法官應該會給他們羅馬籍,因為克里奧佩特拉與愷撒有婚姻關系,而且她的兒子與愷撒也有血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