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學案)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大幅度增長;勞動生產率極大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國家對經濟的控制能力增強。)
(2)根據材料可看出形成這些變化的相同原因中最突出的是什么?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進;啟示: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依靠新科技發展生產力)
三、戰后資本主義的新發展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階層的人競爭。
——摘自亞當•斯密《國富論》下卷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國經濟學家評論羅斯福的“新政”時說:……這個國家昨天還是不干涉主義,或處于守勢的國家,現在,它卻從事建設和開辦工廠,買賣貨物和勞務,儲貸貨幣,開辦航運,經營鐵路。
——摘自洛克《今日美國的問題》
材料三 當代學者在評論二戰后西方世界的國家和經濟關系時說:西歐國家社會生活中經濟領域和社會政治領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銳,并且有爆炸性,這也就預先決定了政府干預本國經濟的深度和廣度。在西歐也和其他帝國主義中心一樣,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必須進行國家干預……
——摘自舍納耶夫《今日西歐》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資本主義國家在帝國主義階段前在經濟生活中處于什么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家制定法律,保護私有財產和自由經營,資本主義經濟處于自由放任時期,政府不干預資本家事務,不承擔經濟職能。)
(2)在羅斯福新政期間,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開始發生什么變化?試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國家不干預到主動干預經濟,參與生產、流通、分配等經濟過程,是管理者、保護者、經營者。
原因: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壟斷組織的建立,國家不干預經濟事務的自由放任原則已不能適應日益嚴重的經濟競爭和經濟危機的局面。)
(3)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政權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充當什么角色?為什么要充當這種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