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學案)
——摘自吳于瑾、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材料二 從30年代經濟危機之后,凱恩斯學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據了統治地位。這一學派……給資本主義經濟開的靈丹妙方是:當經濟出現蕭條時,通過擴大政府開支、減稅和降低銀行利率等辦法來刺激需求,促進生產繁榮;當出現通貨膨脹時,則以減少政府支出、增稅和提高利率等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的發展。這些辦法在相當時期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參考資料》
材料三 里根當選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實行少政府(干預)、少開支、少征稅、少福利的政策,對美國經濟來一番“引人注目的改變”。
──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參考資料》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國家不干預經濟或自由放任)
(2)與材料一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張有何不同?指出美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歷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羅斯福新政。內容:整頓財政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進行“引人注目的改變”的客觀原因是什么?“引人注目的改變”的主要含義是什么?這一“改變”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實行“少開支”政策,為何美國還會出現財政赤字急劇上升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或“膨脹”。含義: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干預。成效: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和持續增長;并逐漸發展出一種將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經濟”。原因:政府減稅;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
選擇題參考答案:1-5bcdab 6-10cac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