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② 學生運動遭到當局鎮壓,全國各地學生響應。
③ 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支持學生的愛國斗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運動的中心從北京轉到上海。
④ 隨后,三罷斗爭的浪潮波及全國,成為全國規模的群眾性革命運動。
3.初步成果:
①撤銷三個賣國賊(曹、章、陸)職務;
②釋放被捕學生;
③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① 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② 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
③ 青年學生起到了先鋒作用;
④ 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⑤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跟蹤訓練】
1.下列各項最能反映出“大皇帝君臨萬國,恩被四海,無論內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這段話含義的是
a.清朝統治者愚昧無知 c.清朝對外實行開放政策
b.清朝中國勢力遍及世界各地 d.統治者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
2.鴉片戰爭前夕,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
a.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b.禁絕對外貿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務 d.封閉邊界,固守邊疆
3.中國近代開始查禁煙毒的主要原因是
a.煙毒嚴重傷害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b.鴉片走私造成中國關稅損失巨大
c.鴉片走私威脅的到清政府的統治 d.鴉片影響國防力量的穩定
4.虎門銷煙的最本質意義是
a.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 b.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c.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決心 d.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5.鴉片戰爭對中國而言是正義的戰爭,但卻是英國獲勝。從歷史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新興的資本主義 b.綜合國力的強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條件
c.戰爭性質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d.戰爭的結果是與作戰方針有直接的聯系
6.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最能反映英國發動戰爭目的的內容是 ①割讓香港島 ②開發五口通商 ③關稅協定 ④英國享受最惠國待遇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7.下列不平等條約中的各項,嚴重破壞中國司法主權的是
a.五口通商 b.協定關稅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