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精選3篇)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篇1
第13課
課標要求
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落實課標
一、泰勒斯——最早的哲學
1、誕生:25xx年前,希臘人開始懷疑宗教神話對世界和人生的解釋,試圖從實際出發探究世界,最早的哲學誕生。
2、特點:智慧超越神話,是可貴的理性認識;尚屬自然哲學,與人生沒有關系。
3、代表人物與主張:泰勒斯——萬物由水生成,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
二、智者學派——西方人文主義的源頭
1、背景:
①政治:前5世紀中期希臘城邦民主制達到鼎盛,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程度高,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提高;②經濟:工商業發達,培養了法則、契約、平等的精神;思想文化:智者學派主要是城邦中的教師 ,他們向公民傳授參政知識、辯論演說技巧等,他們開始懷疑宗教和不平等的社會現實,把研究的重點從自然哲學轉移到了人和生活上來。
2、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
3、主張:關注的重點是認識社會;提倡懷疑、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關注人的教育,培養公私兼顧的好公民;人是萬物的尺度,價值標準是主觀的、相對的;針對城邦奴隸制,要求打破階級差別,實現人完全的平等。
4、評價:
研究重點從自然轉向自我,從神本轉向人本,否定神命等超自然力量,第一次把人作為世界和社會的中心,強調人的價值和作用,是西方最早的思想解放,成為西方人文主義的源頭;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感受,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方便之門,被成為“詭辯學派”。
三、蘇格拉底――哲學成為人的學問
1、主張:
對哲學追求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命題上;
強調知識的作用,知識即美德,比智者學派更注重人的倫理道德。
2、與智者學派的比較:相同點是強調人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不同點是蘇格拉底反對智者學派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
3、影響:
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人的科學;
對理性的推崇和對思想自由、知識的追求,為18世紀的啟蒙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四、亞里斯多德――邏輯學
1、成就:
從批判柏拉圖理念論開始,真理關于一切(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自然界是客觀真實的存在,人的認識來自對客觀世界的感受;最大的哲學成就是創立邏輯學,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方法體現了人類不斷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1、 歷史影響: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希臘科學文化的集大成者;為現代科學門類奠定基礎,使哲學成為獨立的學科;把希臘哲學中愛智慧、好學深思精神發展到頂峰,給后世留下一筆豐富的人類遺產。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篇2
第11課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教學案
※目標與結構
《課程標準》要求: 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知識網絡結構:
泰勒斯的 背景:古希臘人世界觀、人生觀的發展,新的思考方式誕生。
哲學思想 思想:萬物皆由水生成,又復歸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
地位:創立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被譽為西方“ ”
智者學派 誕生:公元前5世紀出現,代表人物有 等。
①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和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觀點 ②正義、善良、真理等價值標準由人制定,一切都是相對的,人們不應強求一律。
③教育應培養公私兼顧的好公民
評價: 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神和命運對社會人生的的作用,具有高度
的自信。但過分強調個人主觀作用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
蘇格拉底 觀點: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人必須具有知識,知識即美德。
的 思 想 影響: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 ”的學問。
①對真理的追求:“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亞里斯多德 ②最大的哲學貢獻是創立 。
的思想貢獻 ③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學者,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把希
臘哲學的 與 精神發展到頂峰。
※精析與探究:
1.簡述“人文精神”的含義,分析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的思想中蘊涵著哪些人文精神。
含義:狹義的講,“人文精神”指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潮,其核心思想包括: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主張靈肉和諧、立足于塵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廣義的講,是指歐洲始于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強調關心人,尤其是關系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智者學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這種思想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蘇格拉底提出“知識即美德”和“認識你自己”,強調知識、美德作為個人存在價值的重要內涵,也是人文精神的體現。
2.分析古希臘智者學派誕生的原因,說明其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希波戰爭中希臘的獲勝,希臘奴隸制經濟進一步繁榮,雅典的奴隸制的民主政治發展起來,達到高峰期。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個人主義的成長,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產生了反對舊思想方法的運動。結果智者們開始放棄了對物質世界的窮理析微,轉而關心與人類自身更密切相關的題目。代表這種新知識傾向的是“智者”,他們的出現標志著希臘人的思想開始從對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轉向喧囂的人類社會。
智者學派是希臘社會發展,特別是民主政治發展的產物,他們很少有系統著作傳世,但他們在當時和對后世有相當影響。智者開始用人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并從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結論。智者的啟蒙作用在于對自然、社會、國家、政治、法律、道德、人類社會的形式和規則,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明顯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隸主民主派有聯系,具有進步的傾向,有的懷疑諸神的存在,有的人為政治制度由人們協議公議產生,非神所定,有的反對奴隸制本身,認為奴隸制不符合人性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
※鞏固與拓展
一、選擇題:(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
1.西方人文精神的最早發源地是在:
a.法國 b.古代希臘 c.古代羅馬 d.英國
2.泰勒斯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他在哲學上的貢獻主要是
a.最早提出了辯證法思想 b.提出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
c.提出智慧與感覺存在區別 d.創立了樸素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3.對古希臘智者學派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其核心思想是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
b.強調人的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意義
c.其思想有利于人的個性發展,培養人的自信
d.主張培養公而忘私的高素質的公民
4.公元前5世紀,希臘智者學派誕生。這一學派誕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希臘城邦時期工商業發展和民主制的發展
b.古希臘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c.受亞非先進文明的影響
d.城邦戰爭促進了各城邦間的思想文化的交流
5.普羅塔哥拉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這句名言最重要的意義在于
a.確立了檢驗真理的正確標準
b.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
c.強調了人的價值和人在社會人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d.為人們認識社會與自然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6.對蘇格拉底的名言“知識即美德”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表明蘇格拉底認識到道德與知識的內在聯系
②說明蘇格拉底注重人的精神修養
③蘇格拉底認為只有永恒向善才是真正的知識
④表明蘇格拉底是無神論者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了“當仁不讓于師”的觀點,古希臘思想家中提出類似觀點的思想家是
a.亞里士多德 b.柏拉圖
c.蘇格拉底 d.普羅塔哥拉
8.“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名言之一,這一名言強調的品德修養是
a.自信 b. 獨立 c. 自強 d. 謙虛
9.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的最大貢獻是
a.開始將哲學研究的對象轉移到對“人”的認識上
b.創立了邏輯學
c.提出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d.提出了辯證法思想
10.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
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柏拉圖 d.泰勒斯
二、非選擇題:
11.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據自然,我們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無論是蠻族人,還是希臘人,都是如此。在這里,應當適時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樣的。”
——安提豐
材料二:“人是萬物的尺度,使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想成為有教養的人,就應當應用自然的秉賦和實踐;此外還宜于從少年時就開始學習。”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了的;問題是晦澀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羅塔哥拉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煉智者學派的基本觀點。
(2)智者學派的思想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我們應從智者學派的思想中吸取哪些精神養分?
12.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先哲們對人的道德有什么要求?能找出一兩句格言,與蘇格拉底的道德說教進行對比嗎?
※閱讀精選
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采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怎樣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那人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么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就不道德了。”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于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并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么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于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
答 案
知識結構填充:
哲學之父 普羅塔哥拉 人 愛智慧 好學深思
鞏固與拓展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c c a d b b
二、非選擇題:
11.(1)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的認識是判斷一切事物的價值標準;教養來自于學習和實踐;知識來自于自我感知,而非神靈的賜予。
(2)意義:其思想標志著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智者學派的思想具有奴隸制時代的思想啟蒙作用,使人對自然、社會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認識趨于合理化;同時也推動了古希臘文化的發展。
精神:強調人的價值的人文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否定傳統的精神;崇尚智慧與道德的精神。
1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先哲們如老子、孔子等對人的道德提出了許多主張。如大公無私、敬業奉獻、誠實守信、以德報怨、慈善儉樸等等。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這三種品質稱為“君子道者三”,認為是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須具備的三種美德。蘇格拉底說過:“美德即智慧”。兩者都看到人的美德與智慧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教化人民,改善人的靈魂。中西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由于二者所處的環境上的差異,二者的取向也存在著差異:蘇格拉底寄期望于具有自覺道德人格和豐富知識技能的新人群的產生,由他們來改正現實秩序的不合理性,實際就是要建立一種平民政治。而孔子則主張“學而優則仕”,將道德作為萬能的政治手段,寄期望通過對人心的道德改造,恢復逝去的周朝時統治和生活秩序。即必然導致貴族政治的生成。這種差異一定意義上預示著中西文化在未來發展中的分道揚鑣。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篇3
第11課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教學目標]
一、基本知識
1、了解古希臘哲學的基本情況,包括哲學的誕生、自然哲學、泰勒斯、智者學派及其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了解蘇格拉底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
2、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二、能力與方法
1、引導學生探究人文精神產生的原因與影響,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間相互關系的能力。
2、引入相關歷史材料,培養學生觀察、閱讀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編演歷史劇,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古希臘先哲精神思想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希臘文化的輝煌燦爛,加深熱愛和弘
揚人類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正確的人文主義價值觀。
[教學重點]
智者學派、蘇格拉底與亞里土多德的主張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課時安排]
1課時
[導入新課]
提到古希臘就不能不提到它為后世留下的無窮無盡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奧運會和它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奧運把競爭和友誼、沖突與和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希臘,去感受一下古希臘文化的人文主義特征。
[講授新課]
一、哲學的產生和發展
1、產生:自然哲學
(1)概念:哲學一詞起源于古希臘,哲學本意就是“愛智”,哲學家是“熱愛智慧的人”;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文科班尚未學習過哲學,所以對其簡單解釋即可)
(2)時間:約公元前7世紀
(3)背景:
(結合課本p54“解析與探究”題,指出按照古希臘思想家的看法,哲學的產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包括驚異、閑暇和自由,稍作解釋后提問:古希臘人是否有思考的自由?
從而引導學生回憶必修一關于古希臘城邦的相關知識。)之后由教師歸納:
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本原因)
②古希臘城邦的形成,相對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環境
③人們意識的覺醒,使他們開始懷疑宗教神話對世界和人生的解釋,試圖從實際出發去
探究世界萬物的本來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問題,于是哲學誕生了
(4)自然哲學(主要由學生自主看書掌握)
希臘最早的哲學,即對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與人生沒有關系。
①代表人物:泰勒斯(其主要觀點為萬物皆由水生成,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
②影響:自然哲學家用自己的頭腦去探索自然的奧秘,而不是依賴傳統宗教解釋,這是
古希臘人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標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
2、發展:智者學派
(1)時間:公元前5世紀
(2)原因: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展,公民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思想活躍
(3)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
(4)主要觀點:(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課本,自主歸納其主要觀點,由教師進行個別提問)
①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
人的決定作用,這一切構成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
②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重視知識;
③認為正義、善德、真理等價值標準跟人的需求和興趣有關,是由人制定的;好環優劣
取決于個人的尺度,世間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和永恒的真理;
(5)影響:
①積極: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人生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
②消極:過分強調個人主觀的感受,為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被
人稱為“詭辯學派”;(讓兩名學生上臺表演歷史劇,情景再現,讓學生更好
地理解智者學派的消極影響)
二、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
1、人物簡介:
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8—前399),他專心探討人類的心靈智慧,重點研究人的倫理道德問題。其言行大抵見于柏拉圖的一些對話錄,如《自辯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諾芬的《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他反對智者的相對主義,認為客觀真理是存在的,他要為各種倫理道德 范疇尋求普遍的定義。他反對用灌輸知識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張用論辯詰難、找出對方論證中的矛盾的方法,啟發人們自覺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辯證法”一詞的最早來源。他發出了“認識你自己”的吶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識”的觀點。他引導人們去思考哲學問題,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陪審法庭的審判為有罪并處以死刑。罪名是腐蝕青年,并否定傳統的神,而宣傳自己的新神。他的學生為拯救他,買通獄卒。面對生路,他卻婉言謝絕,以公民應服從從法律為由,從容赴死。他的悲劇性的生命終結以另一種方式闡釋了先哲的使命。
2、主要觀點:(學生歸納,教師提問總結)
①“認識你自己”,其哲學追求主要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命題上;
②“知識即美德”,強調知識的作用,把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最高的知識就是對“善”
這個概念的認識;
3、影響:
①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真正成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②其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對后世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
1、人物簡介: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柏拉圖的學生,生于馬其頓的斯塔吉茹斯,卒于希臘。曾就學于雅典,學業精進,后來被馬其頓國王腓力一世聘為太子亞歷山大的教師。數年后,他回雅典開辦學校,邊教學邊著述。他的著作豐富,內容廣泛,大多已經散失,現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理學》《倫理學》《工具論》(《邏輯學》)《雅典政制》《政治學》《形而上學》《詩學》(《文藝理論》)《修辭學》《植物學》和幾種關于動物的書。他解剖過50多種動物,開辟了動物學的新領域。他的著作顯示了他的博學。
柏拉圖(前427—前347),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對后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弟子,他非常尊敬老師,但并不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
亞里士多德根據他的靈魂論,把教育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體育、德育、智育。其中體育是基礎、智育是最終的目的。他認為,要使人的靈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發展,必須施于人不同階段十分恰當的教育和訓練。
2、主要觀點: 名言“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
3、最大哲學貢獻:創立了邏輯學(教師提問:請大家想像一下,在創立邏輯學的過程中,
亞里士多德是如何體現他獨立思考、追求真理的主張的?學生:他的研究都是從大量
收集材料開始,經過嚴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結論。講述中注意引導學
生好學深思,培養勇于探索、敢于吃苦的精神)
4、影響: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課堂小結]
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古希臘哲學主要研究的對象:
自然哲學(自然)—>智者學派(社會)—>蘇格拉底(人)
進行本課小結:
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最初發生和發展的階段,古希臘的這些成就是建立在其當時特殊的地理位置、商業繁榮、小國寡民的城邦自治制度基礎上的,古希臘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哲學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和寬松的社會環境。同時對公民權利的重視和追求,也極大激發了先哲發掘人本質的動力,從而開啟了人文精神之源。
[課堂練習]課后“解析與探究”
[作業布置]課后“自我測評”及練習冊相應練習
[板書設計]
第12課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一、哲學的產生和發展
1、產生
(1)概念
(2)時間
(3)背景
(4)自然哲學
2、發展
(1)時間
(2)原因
(3)代表人物
(4)主要觀點
(5)影響
二、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
1、人物簡介
2、主要觀點
3、影響
三、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
1、人物簡介
2、主要觀點
3、最大哲學貢獻
4、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