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學生圍繞層層鋪設的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分小組匯報他們的學習成果,師生共同歸納、完善。學生為自己能發現規律而感到高興,同時又分享了別人的成果,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就這樣,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引導者、輔助者、參與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原動力,學生當然樂于參與其中。
三、問題拓展
(一)課堂上的問題拓展
【情景】紅綠色盲癥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都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其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另一種伴性遺傳病──外耳道多毛癥的基因卻位于y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
【問題】外耳道多毛癥是否有伴性遺傳現象?它的遺傳方式是什么?你能否通過紅綠色盲的遺傳特點分析抗維生素d佝僂病和外耳道多毛癥的遺傳特點?
【問題解決】學生能說出外耳道多毛癥有伴性遺傳現象,是伴y遺傳的方式。但后面的問題對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可提示他們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相互討論解決。對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先類比伴x遺傳的共同特點:交叉遺傳;再類比顯性遺傳的特點:一般會代代相傳;然后找出其特有的特點: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而外耳道多毛癥基因只位于y染色體上,由于女性沒有y染色體,所以患者均為男性,并且該病傳男不傳女。
(二)課后的問題拓展
“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這一內容直接與生產實踐聯系,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之一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對這一內容很感興趣,提出了很多問題。我鼓勵學生就某個問題展開研究,收集資料,整理成文,并在班上匯報。這樣的做法激發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自豪感,也培養了他們的研究能力。
四、小結與反思
本節課以圖片、圖表、動畫、錄像等手段來創設情境,以相互緊扣或層層遞進的系列問題為載體,以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問題解決”教學,學生能夠積極思考,踴躍討論,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高漲。課后,學生仍興致不減,圍著教師問個不停,師生間、生生間進行熱烈的討論。可見,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就如打開了心靈的窗戶,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敢于質疑,并在與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看法。只要教師適當給予精心的引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實施“問題解決”教學的關鍵是要創設恰當的情景、準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以及教師精心的引導;通過不斷創設問題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再通過準確設置的問題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為知識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最后,在教師精心的引導下,把學生成功地引向知識海洋的彼岸。當然,如何發揮其最佳效果,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都有所不同,甚至不同的教師其做法都有差異,所以,“問題解決”教學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