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3.3 設計的評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設計的評價對評價對象、評價者的分類和要求;理解設計的評價對設計過程評價的具體內容。
(2)能根據設計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進行評價,樹立質量管理意識;能根據設計要求對設計過程進行多方面評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生活中的產品的設計交流與評價,使學生理解設計的評價的目的、評價依據、評價內容,強化和掌握設計的評價的基本方法和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設計評價的重要性,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形成負責任的設計思想;培養學生規范嚴謹地依照標準來對設計展開設計評價的科學精神,使學生充分意識到關注設計的過程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設計評價要點和能夠按設計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和對設計過程進行多方面評價,樹立質量管理意識。
教學難點:能根據設計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進行評價,樹立質量管理意識;能根據設計要求對設計過程進行多方面評價。
【教學資源】
本節課的教學在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完成。通過幻燈片呈現諸設計作品和現實產品的圖片、案例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
【教學方法】
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思路】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通過問題“設計的一般過程有哪些?設計的一般原則有哪些?”的復習為本節課學習做好知識鋪墊。通過“我們同學已經學習了作品的制作,那我們是如何看待設計作品和如何判斷設計作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2.讓學生快速閱讀教材p68~p70思考:對設計的評價是怎么理解的呢?評價一個設計會有什么作用呢?讓學生回答什么是設計的評價、評價的作用、評價類型、評價標準。
3.通過引導學生完成馬上行動讓學生感受設計的評價。
【教學過程】
環節1
教師活動1:提問復習。設計的一般過程有哪些?設計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學生活動1: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活動2:讓學生快速閱讀并思考“對設計的評價是怎么理解的呢?為什么要進行設計的評價?”準備發言。
學生活動2:快速閱讀課本并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3:教師提問并總結什么是設計的評價、評價的作用、評價類型、評價標準,并完成課本的討論和馬上行動。
學生活動3: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活動4:以馬上行動為載體引導學生感受設計的評價。
學生活動4:討論完成馬上行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快速閱讀教材內容,通過討論和自主學習獲取目標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完成教材的討論和馬上行動,理解掌握什么是設計評價。
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1.設計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2.設計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學生: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道德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創新 —— 與眾不同(功能、結構、材料、外觀)
實用 —— 能用好用(物理心理生理等基本功能 )
經濟 —— 便宜實惠(功能成本比)
美觀 —— 外觀誘人(形狀、顏色、圖案)
道德 —— 健康安全(非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
技術規范——標準化設計(通用、安全、強制性)
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后人著想。
獨特好用、價廉物美、安全健康、標準認證、綠色環保等是對設計原則通俗意義上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