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陳晨等同學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對三個方案進行了評估。
根據測試和評估結果,對照設計要求,陳晨等同學認為,五夾板方案 c3是較理想的設計方案。
優化:為了優化設計方案,我們既要分析測試和評估的具體記錄,也要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調查,以明確改進的方向。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對三種典型人群,即專家 (銷售者、制造者)、潛在客戶(可能會用的人) 和用戶 (正在使用的人)進行調查,征集優化的具體意見。
陳晨等同學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對凳腳板和小凳外觀作了改進和優化。
增加結構強度
五夾板方案c3的凳面是中空的盒式結構,為了使凳面受壓后不發生大的形變,他們在凳腳板上部“造” 出一個“肩”,這樣在凳面受到壓力的時候,它的上板和下板都能得到“肩”形結構的支撐。
美化外觀
1)在凳腳板的左右兩側及下方,各挖去一個弧形板。這樣,既美化了外觀,減輕了凳子的自重,又不影響它的結構強度。
2)將小凳的凳面用紙進行包裝,紙面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而設計。經美化的小凳拆卸后,將凳腳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內,再將它放在書架上,真使人難以分辨書和小凳哩。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因此,掌握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對于產品使用者來說尤為重要。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
為了使小凳使用者學會正確使用和維護小凳的方法,陳晨等同學又就五夾板方案c3編寫了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
便攜式小板凳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本產品是一款專門為小朋友外出活動設計的便攜式小 凳。它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拆卸、組裝的方法簡單。
產品構成:中空式凳面,凳腳板 ( 兩塊 ) 。
技術指標:凳子高度:16.5cm。
凳子質量:350g。
凳面面積:432cm2。
使用方法:先將兩塊凳腳板從凳面中取出 ,然后對準插縫 , 將它們插接起來,再將插接好的凳腳板插入凳面的槽縫中,并用手或其他物體使凳腳板與凳面完全貼緊。
注意事項:
(1) 使用完畢后 , 要及時拆卸,將凳腳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內。
(2) 勿將過重的物體 (大于42kg) 放置在小凳上,以免凳面彎曲變形。
(3) 避免小凳長時間日曬雨淋 , 以防材料爆裂或受潮。
適用范圍:5~9 歲的兒童。
為了反思設計過程、總結設計經驗,陳晨等同學在王老師的指導下組織了一次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便攜式小凳設計過程展”,向全班同學展示了他們的“成果”——調查問卷、訪談記錄、資料分析圖、設計草圖、模型、測試和評估結果以及優化方案,并作了口頭匯報。通過這次活動,陳晨等同學對設計過程有了切身的體會,全班同學在分享他們的成功和喜悅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設計過程的認識。
馬上行動:
根據課文中的案例,請采用圖示方式展示陳晨等同學設計便攜式小凳的過程。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我們不能將設計的過程簡單化、模式化,而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討論:
下圖是一幅描述產品設計過程的示意圖,請就此圖談談你的看法,并與同學交流。
[交流與討論]
學生交流各自所的設計方案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