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
五、教學準備
學生設計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及設計制作過程的視頻片段,典型案例及圖片的搜集,課件制作。
六、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設計思路
情
境
導
入
1、通過 大屏幕投影 展示幾幅經典的產品設計圖,幾幅不成功的產品設計圖。
2、提出問題: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成功的)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有些產品因設計而成功,有些卻因設計而失敗。 如何去評價一個產品的設計?設計是否有一 定的原則可遵循呢?
3、播放學生在前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中分組設計制作“便 攜式小凳” 的視頻片段。
學生觀看圖片和進行對比, 對技術設計形成積極的情感。
回顧自我的設計過程,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帶著問題進入本部分內容的學習 。
通過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突出技術設計的重要;播放學生設計制作“便 攜式小凳” 過程的視頻目的一是回顧,二是創設學習情景,使學生獲得體驗,激發求知欲望 ,產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內驅力。
合作探究
1、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在設計制作“便攜式小凳”的過程中,考慮了哪些因素,如何實現。每組請二位學生呈現實物并 表述設計思想 。
2、在學生 表述設計思想 的同時,對學生的表述進行歸納、提煉和引導以及進行適當的評價。將結論板書在黑板上。
3、利用交互性 多媒體課件和 大屏幕 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對學生設計中沒有或難以體現的原則進行補充。
4、對設計應遵循的一般原則進行總結和引伸(如原則的實現途徑,設計中的人文因素、人機關系,創新意識,及對人、社會、環境的責任感等)。
學生合作探究在 “便攜式小凳” 設計過程中考慮了哪些因素(遵循的原則)和實現過程。
結合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反思,主動建構知識。
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形成全面的觀點。
學生知識得到拓展和深化。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由學生自主探究設計的一般原則,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生成新的知識,促進自主建構,使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 增強對設計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創新意識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自主發現
1、通過大屏幕投影播放“水壺設計”課件,并作簡要使用說明。
2、請二至三位同學根據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理解,從課件中選擇不同材料、形狀、價格的多種水壺配件(壺身、壺嘴、壺蓋、壺把、蜂鳴器等)進行組合形成一個水壺。水壺的整體效果圖及價格將顯示在大屏幕上。
3、提出出問題:為什么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面對諸多因素,除了綜合考慮外,你有無側重點?能否讓所有的設計原則都達到最佳?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根據水壺配件的多種因素作出自己的選擇并計算價格。
對比同學的不同選擇并思考。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自身的體驗自主發現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相互聯系、制約的關系以及在運用中既要綜合考慮又要分清主次。
通過這種開放的、活潑的活動形式,將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抽象的關系具體化,使學生在設計的體驗活動中自主發現,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