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性質的教學設計
仙居縣橫溪中學 甘華兵 317312
一、設計思想
《技術的性質》是技術課程的重點內容,它為學生開展技術設計的學習指明了方向。本節通過介紹技術的各個特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技術的理解,提高學生客觀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權益保護能力。要求學生對各個案例進行加工分析,主動理解技術的性質,構建技術思想,同時讓學生主動地發現、探索、體驗和解決技術兩面性等問題,從而能辯證的看待技術,引導學生發現更多的技術特性。因此,本課以案例為載體介紹技術的五個性質,通過分析學生身邊的案例使課本內容較平近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運用討論、辯論、表演等方法加強學生、教師參與和交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理解技術的性質。
二、教材分析
“技術的性質”是“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二節,本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關系后所要學習的,旨在告訴學生“技術是什么?”,“技術怎樣?”。“技術的性質”這一節的內容共有五部分構成,這五個性質在學習目標方面要求不同,如對技術的創新性,只需要通過案例分析,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而對于技術的綜合性,則需要學生加以理解,因此需要分別處理。本節課力求以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概念,在完成教與學的過程中,適時地了解有關的概念與思想,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好〈技術的價值〉的基礎上,對技術還沒有深入的了解,學生對技術這個概念模糊不清,對科學和技術的區別與聯系似懂非懂,在教學中,我通過教學案例由簡到難的分析,增加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對身邊技術產品的認識,有效的設置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深對技術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的引路人。此外學生的學習程度不一,接收信息的能力和反應能力不一,接受能力相對差一些學生,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上的要求可以適當低一些,但是在情感目標上對全體學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能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說明技術是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表現;
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
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
2、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等。
使學生對技術產生興趣,形成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積極投身到通用技術的學習中來。
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技術中的人文問題,培養學生技術責任感,體驗技術創新的艱辛和曲折。
3、能力目標
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及辯論,理解技術的產生和技術與人類需要之間的辨證關系。
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方法;能對相關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