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性質的教學設計
通過認識技術的兩面性,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教學難點
技術與科學的關系;認識技術的兩面性;知識產權的范圍及維護。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使用直觀圖片和詳實的技術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引入以學生生活貼近的最新技術產品實物,讓學生從實物尋找技術的性質所在,激發師生互動高潮。
以典型案例(自選教具)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技術是有目的性的,是“以人為本”技術活動成果。
通過辯論,讓學生辯證的看待技術的兩面性。
教學課時:2課時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整理已學學科的內容及范圍,收集盜版物品
2.教師的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查閱專利法等資料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使用學校通用技術專用
八、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在個維度闡述了技術的價值體現,同時也了解到技術的重要性,那么技術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識呢?今天我們將來討論技術的特征!
第二節 技術的性質
我們知道技術的價值是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推動社會發展,合理利用自然等。這也正是技術的目的。
1.技術的目的性
任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活動的成果。它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某方面的具體需求。
案例分析:p11助聽器的發明 。
討論:p11助聽器的發明的具體目的、具體問題、具體需要。
馬上行動:電動助力車怎樣體現技術的目的性?
引導:電動助力車出現超過三年,其新的功能不斷出現。如001電動車有自發電技術,綠源有eabs技術、磁控型防盜技術等。
技術的目的性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技術活動之中。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技術活動推進了技術的不斷優化和不斷發展。新技術不斷出現,說明技術具有創新性:
2.技術的創新性
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術對人類富有挑戰意義的內在原因。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每一項技術的問世都是創新的成果,閃爍著創新的光芒。
討論:p12有人認為技術創新就是一項發明的第一次應用。你是否贊同 ? 說說你的理由。
創新分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
案例分析:p12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技術革命。
討論:瓦特對技術和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試舉例說明。
說明技術創新對技術發展和社會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案例分析:p13顯示器的革新與電視機的創新
思考:p13電視機的創新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技術革新階段 ?
(1 球面電視機 2 平面電視機 3 純平電視機 4 液晶電視機 5 等離子電視機等)
說明技術的創新是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程。有時一個產品往往要經歷漫長的進化過程,需要不斷的更新換代。技術的不斷革新是通向技術發展之路的重要機制。
案例分析:高壓鈉燈是一種發光效率很高的電光源,但在鈉蒸氣放電時產生1000℃以上的高溫,具有很強的腐蝕性,玻璃燈管根本沒法耐受,所以高壓鈉燈一直沒能問世,直到有了透明陶瓷,高壓鈉燈才得到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