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性質2
技術的創新性,教材首先指出創新的重要性:創新是技術的核心所在,也是對人類富有挑戰意義的內在原因。教材的“小辭典”包括隨后的“討論”就是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創新的概念,告訴學生:技術創新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要讓學生認識到創新不一定就是發明,不要把創新看得太神秘,關鍵是突出一個“新”字。然后教材進一步明確技術創新常表現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并利用“瓦特蒸汽機”的例子說明技術發明對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老師可以補充像“超導技術”、“納米技術”等,也可以讓學生舉一些身邊發生的案例來進行說明。教材中技術的創新是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程,可以理解為技術的創新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培養自己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不怕困難、追求創新的良好態度與品質;技術創新沒有止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誰也不知道將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子。這也正是創新對人類富有挑戰意義的魅力所在。
技術的綜合性,教材分成了三塊進行了闡述:一是技術具有跨學科性,每項技術都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教材舉了小板凳的例子,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一些身邊的常用物品加以闡述;二是技術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技術與科學這兩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們無意識的混淆起來,所以教材先從概念上、研究的方法上等等多個維度進行比較說明,然后通過實例來讓學生理解。最后通過“聯體嬰兒”的討論讓學生認識到,科學與技術總是緊密聯系,誰也離不開誰。第三塊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這里主要是闡述的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技術與藝術是兩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在這里不能只講關系而不講區別,初學技術設計的學生在產品設計時,很多都是在進行藝術設計,如外觀的設計,色彩的設計等,所以在講這一部分內容是,最好能針對幾件物品進行實際分析,讓學生明白藝術設計對技術產品的設計的作用在那里,這對學生今后的技術設計是大有幫助的。
技術的兩面性,教材從任何事物客觀上都具有兩面性得出,技術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也可能帶來危害。然后通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然后又從技術的實用性若被少數人盲目地追求,發展到不恰當的地步,就會給更多的人帶來危害。這是本節的又一重點,技術的本意是要為人服務的,在技術發明和使用的過程中,應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當的情況發生,始終堅持技術造福人類的信念。這是所有關于這一部分案例分析的主旋律,要采取客觀分析,積極引導從而形成學生正確的技術價值觀。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也一次次地受到挑戰,關于這一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引起學生對此問題的關注和深入而負責任的思考。
對技術的專利性,教材用的篇幅雖然最多,但它并不是本節的重點,只要求學生知道和了解即可。教材從技術是技術發明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說明技術發明者應當享有一定的權益,引出知識產權的概念,并用“小辭典”的方式對其內涵進行完善。再通過“復印機”的案例讓學生體會專利的保護作用。這時可能有的同學會認為施樂公司太壞了,專利制度不好。教材隨后就指出了專利制度的重要性:“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對知識的尊重和保護,可以保持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使技術創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最后通過流程圖的形式介紹申請專利的過程和方法。并通過“馬上行動”讓學生現場模擬,化抽象枯燥為形象有趣,從而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