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四節 經典結構的欣賞
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
第四節 經典結構的欣賞
【教材版本】
本課程采用江蘇教育出版社《技術與設計》第二冊。
【設計理念】
通過對經典結構的欣賞,引導學生發現設計不僅僅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出發,同時需要關注人的審美準則、民族特色、生態文化等精神領域的需要。結構設計的人文色彩尤為濃烈,從古今中外的若干經典建筑物設計中,觀察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
《經典結構的欣賞》是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2” 第一單元第四節(蘇教版)的內容。編者對本單元總的設計思路是“認識結構”→“探析結構”→“設計結構”→“欣賞結構”。 研讀課標,我們就知道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經歷經典結構的欣賞過程,不僅能分別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同時使他們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本節教材通過對趙州橋、飛檐、斗拱、蛋形椅、補充案例的欣賞,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在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課時安排:1課時。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
通過圖片、影像資料先讓學生觀察,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從技術的角度,逐步分析優點,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再從建筑美學的角度,加以提示,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創新設計的夢想。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通過對經典結構的欣賞,引導學生發現設計不僅僅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出發,同時需要關注人的審美準則、民族特色、生態文化等精神領域的需要。從而培養學生關注技術的同時,也要關注文化,發現和熱愛本民族經典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說明
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詳細觀察和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能力。
【學情分析】
1.原有認知發展分析
通過第一冊的學習,學生對技術世界和科學世界的區分與聯系已經建立了基本概念,通過對本單元前三節內容的學習,學生了解到如何發現并運用科學的規律理解結構、解決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深刻地觀察到古代人是怎樣通過聰明才智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結構問題,從而開拓學生思路,打開學生眼界,激發創造力。
2.原有知識結構分析
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藝術的欣賞具有較好的基礎,加上前三節的學習,對結構的欣賞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但大多數都是零散、片面的。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師生互動、觀看視頻、作品的賞析等環節,進行積極思考,形成欣賞角度,加深對結構的理解,豐富設計的內涵。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物理、化學、立體幾何、歷史、美術等課程,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理解結構的受力特點,物理性能,空間構成,以及建筑美學意義和價值,通過本節的學習,將以上基礎課所學習的知識,綜合運用,加深理解,同時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升華精神領域的審美情趣。
3.非認知因素分析
每個民族由于歷史文化,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因而存在多元的文化和審美價值觀的不同,從而也產生了世界文化的多樣和豐富。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從建筑的角度,體會世界文化的多樣和豐富,發現中華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