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四節 經典結構的欣賞
1)古希臘的建筑風格
古希臘建筑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 、完美、崇高。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筑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古希臘的“柱式” ,這種規范和風格的特點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額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礎、 柱身、柱頭)的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臘最典型、最輝煌,也是意味最深長的柱式主要有三種,即陶立克、愛奧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1)巴特農神廟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希臘祭祀諸神之廟,以祭祀雅典娜為主,又稱“雅典娜神廟”。神廟位于雅典老城區衛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點。外形呈長方形,長228英尺,寬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環形立柱構成柱廊。神廟的主體為兩個大廳,兩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廳。東邊的門廳通向內殿,殿內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這一杰作在公元5世紀失蹤。中楣飾帶是由92塊白色大理石裝飾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臘神話的浮雕。東西廟頂的山墻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巴特農神廟被認為是多立克式建筑藝術的極品,有“希臘國寶”之稱。
(2)愛奧尼柱式勝利女神的神廟
(3)宙斯神廟科林斯柱式
2) 古羅馬的建筑藝術
古羅馬的建筑藝術: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如果說,古希臘人崇拜人是通過崇拜“神”來體現的話,那么,古羅馬人對人的崇拜。古羅馬的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在其《建筑十書》中曾經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則應當是“須講求規例、配置、勻稱、均衡、合宜以及經濟”。 這可以說是對古羅馬建筑特點及其藝術風格的一種理論總結。從而在屋頂造型方面,出現了在古希臘建筑中很難見到的“穹拱”屋頂。正是這種“穹拱”屋頂,成為了古羅馬建筑,特別是房屋類建筑與古希臘房屋類建筑最明顯的區別。
以“圓”為主的風格,是典型的古羅馬建筑的特點。代表:古羅馬大斗獸場、古羅馬的潘泰翁神廟(又稱萬神廟)。以圓為主的風格是典型的古羅馬建筑的特點。
(1)古羅馬斗獸場
(2)萬神廟
3)拜占庭建筑的風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臘的一個城堡,公元395年,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2個國家,西羅馬的首都仍在當時的羅馬,而東羅馬則將首都遷至拜占庭,其國家也就順其遷移被稱為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 “穹窿頂”。第二個特征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第四個特點是色彩燦爛奪目。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圣 索菲亞大教堂。
(1) 圣索菲亞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
這座教堂的整個平面是個巨大的長方形。從外部造型看,它是一個典型的以穹頂大廳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從結構來看,它有既復雜,又條理分明的結構受力系統。從內部空間看,這座教堂不僅通過排列于大圓穹頂下部的一圈40個小窗洞,將天然光線引入教堂,使整個空間變得飄忽、輕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氣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語言,進一步地構造藝術氛圍。大廳的門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內墻面用白、綠、黑、紅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柱子用綠色,柱頭用白色,某些地方鑲金,圓穹頂內都貼著藍色和金色相間的玻璃馬賽克。這些繽紛的色彩交相輝映,既豐富多彩,富于變化,又和諧相處,統一于一個總體的意境:神圣、高貴、富有。從而,有力地顯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語言構造藝術意境的魅力。這座建筑也就當然地成為了中世紀,乃至人類建筑史上璀璨奪目,光耀千秋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