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四節 經典結構的欣賞
第二是混凝土。最早的混凝土出現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一直到1860年,真正意義上,用工業方法制造的混凝土產生在美國的波特蘭。法國人用這種“液態石頭”加上鐵網,制造出了一個非常堅固的花盆,德國人則首先將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跨度的會堂,至今尤在。
第三種材料是平板玻璃。以前的建筑主要是由墻來承重,建筑物上層的重量要由其下面的墻來承受。這種結構限制了建筑物向空間發展,要不然就會使建筑變得粗大笨重,巴黎圣母院的墻就有5米厚。到1890年,美國出現了革命性的建筑方法。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頭為墻板,木墻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擔載荷,墻只起圍護作用。19xx年,德國出現了玻璃幕墻。這種玻幕墻不僅能起到很好的圍護作用,而且采光好,是至今任廣泛采用的建筑材料。
三種材料的出現,催生了現代建筑。
導致現代建筑迅速發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建筑功能的需求。19世紀工業革命的發展,要求建筑火車站、工廠、倉庫這些大跨度建筑,這些建筑對建筑的形式有著特殊的要求,促使著現代建筑的產生。
影響現代建筑的最大的因素還是“城市化”。工業革命推動著城市化。大的城市不僅要有大量的工業建筑,而且要有新型的住宅,還要有各種設施性建筑。正是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各種現代建筑就逐漸出現。
現代建筑的搖籃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