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
3. 在使用折疊式剔須刀時很不安全,常常會刮破皮膚。
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發現引發了哪些設計和發明嗎?請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一些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需要提出解決方法。
要求:小組討論,提出問題越多越好,最后小組代表發言。注意問題不能重復。
學生自由討論10分鐘。然后,6個小組代表上講臺總結小組討論結果。
最后,教師簡單介紹發現問題的另外兩個途徑。
師:事實上,發現問題的途徑還有很多,課后,請大家繼續思考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還有哪些。
五、教學反思
這一章內容,蘇教版的教材分為兩節。我原來的處理方法是:由于學生已經對設計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一部分的教學,就應該讓學生通過實例來體驗提出問題和明確問題這一個過程,讓學生通過臺燈設計提出的背景到最后設計要求的提出,體驗一個問題的發現過程和確定過程。這樣思路更為清晰,節奏更為明快,又節省了課時。因此,我將兩節內容并做一節課,緊緊抓住孫宇是怎樣發現這個問題,又是如何明確這個問題的。至于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及發現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略過不講。
但是課后我重新研究了教材,我感覺我讓學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應該讓學生“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和“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實例讓學生明白問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生才會覺得發明創造不神秘。
因此,在完成了第五章的“常用的創造技術法”的教學后,我又返回來補充這一節的教學。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給學生設計了教學情境(如準備一些我用電視卡刻錄的視頻),讓他們明白問題就在身邊,很自然地發現和提出生活中的問題。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我還事先將學生分成了6個小組,學生剛學習了頭腦風暴法,知道應該如何做。實踐證明效果比較好。視頻一播放,一下子把學生吸引過來了,很感興趣。在自由討論時,氣氛很熱烈,大家就生活中的發現的問題一個個提出來。小組代表的精彩發言也博得大家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