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設計2]控制的手段與應用
課題:控制的手段與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社會各領域的具體例子,理解控制的涵義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控制的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控制,研究控制的興趣與熱情。
4.理解控制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控制的涵義。
教學難點:
理解控制的涵義。
教學過程:
引入:
提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重視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好會考的復習準備。
[錄像]通過卓別林的《城市之光》錄像片段,引入新課。
新課教學:
一、控制是普遍存在。
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控制是普遍存在,對控制有初步的認識,打破其神秘感。
現代社會中的例子:
生產、生活中的例子(圖片)
古代社會中的例子:
案例1:大禹治水(圖片)
請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問題:大禹治水過程中,通過什么手段實現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通過“疏通河道,泄洪為主” 手段實現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案例2:木牛流馬
請學生講述《木牛流馬》的故事:“(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據研究:木牛和流馬是漢代獨輪手推車的兩種改進設計,通過改進使人的負重有所減輕。木牛是一種輪子稍小一些的獨輪手推車,載重大,前由人拉、后由人推,運行較慢;流馬載重小,輪子稍大一些,由一人推,運行速度很快。諸葛亮所說“木牛流馬”應是比喻它們運行的靈便程度和載重量的大小:木牛行動較笨而慢,像牛;流馬行動敏捷而快,像馬。不是說它們外形像牛像馬。
目的:幫助軍隊運送戰略物資。
案例3:希羅自動門(圖片)
希羅自動門的相關材料見教參p66或江蘇版p107。
希羅自動門說明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利用氣壓和液壓動力裝置,實現自動開門、關門。
總結:事物發展的結果可能是人們預先期望的,也可能與預期的目標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們想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須運用適當的手段來實現。
那么,運用什么手段來實現呢?
(引入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的涵義
控制是根據自己的目的,通過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著某一確定方向發展的行為和過程。
結合事例(用音樂噴泉的事例),重點闡明控制的對象是什么;控制要達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課本馬上行動
控制事例控制的對象控制的目的控制的手段電風扇扇葉轉速快慢的控制電風扇調節速度換檔音響的音量控制音響音量的調節旋鈕燃氣熱水器溫度的控制熱水器調節出水口溫度的高低改變燃氣火頭的大小用噴霧器噴灑農藥噴霧器給莊稼治病操作噴霧器的手柄
[探究活動]
請同學們說說你在生活學習中所見到的應用控制的事例。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