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設計2》模塊的內容特點(精選4篇)
《技術與設計2》模塊的內容特點 篇1
本模塊共設“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等四個主題。“結構與設計”強調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等問題,關注簡單的結構設計;“流程與設計”強調對流程和流程優化的理解,以及簡單流程和流程改進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則重在對系統的理解,以及運用系統的思想解決一些生活中問題的設計;“控制與設計”應注重理解控制的涵義和控制的應用,以及生活生產中的簡單控制系統的設計。
四個主題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因為它們涉及的是不同的技術領域;同時,它們又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例如,“系統與設計”中整體與部分、獨立與關聯、優化的思想和方法,“控制與設計”中反饋調節的方法,“流程與設計”中流程改進的思想等等均可運用在其他主題的一些技術問題的解決中。模塊中這些技術與設計的思想和方法,與“技術與設計1”共同構成了本課程的選修模塊的基礎。
本模塊的設計不再僅僅延用以點到點的經驗和技能的線性積累方式呈現內容,而是試圖依據非線性科學教育的論點,從世界觀、方法論的層次上將技術與科學、技術與哲學、技術與文化內在地統一起來,形成有別于傳統科學技術的獨特的探究方法和實驗手段,實現跨學科、跨文化的有效融合,重塑線性課程意義上的時空觀、學科界線觀和學生的能力觀。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本模塊力圖通過展示給學生更為復雜、綜合的案例和模型,引導學生發現并選擇生活中有研究價值的、有足夠挑戰性的問題嘗試設計,并在設計過程中獲得技術素養。本模塊的學習,為高中生順利地進入大學或社會搭接了一層友好的階梯。
本模塊教學中,教師要走出單純的為了某一節課的教學,走向形成豐富的技術教學動機并從中挖掘技術教學的潛能,改變固有的對制度課程的服從和對教參等資源的依賴,形成對本模塊理解的獨到思想和話語體系,尋找技術設計教學和研究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技術與設計2》模塊的內容特點 篇2
“技術與設計1”與“技術與設計2”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修學的課程內容,它們共同為后續的選修課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并為高中畢業生規定了必須達到的最低技術素養要求。
“技術與設計1”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導入模塊,也是技術與設計的基礎學習內容,模塊中的設計以產品設計為依托,從問題的發現開始,經過設計方案的制定、原型與模型的制作、方案的優化,直到最終方案的確定,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它強調的是對技術的理解和對設計過程的把握。
“技術與設計2”則是在“技術與設計1”基礎上的深化學習內容,它以“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這4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與技術發展密切相聯系的主題為內容展開。強調的是學生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批判、反思等思維習慣的養成,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理解和關注設計與社會、設計與科學、設計與人、設計與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開放境界,追求技術與生活、技術與科學、設計與文化的完美結合、設計與人的需求的完美結合的技術理想。
《技術與設計2》模塊的內容特點 篇3
一、“結構與設計” 知識點列表
學習結果(知識點)
指標(當學生獲得這種學習結果時,他們能夠:)
表現水平
廣義結構的涵義
·知道結構的無處不在
·知道結構決定著事物的性質
ⅰ
力學結構的涵義
·從力學角度說出結構的概念
ⅰ
結構的分類
·結合實例說出結構的一般類型
ⅰ
結構的受力
·根據實例說出各種外力對結構的作用形式,如拉力、壓力、剪力、扭力、彎力
·知道日常所見的橋梁、大廈、民居和居家用具都承受著各種形式的外力
·說出簡單結構的受力情況,如單杠、堤壩的受力等
ⅰ
結構的強度
·知道內力和應力的概念
·知道只有當由載荷產生的應力應小于材料的容許應力時,結構才是安全可靠的
·分析影響結構的強度的主要因素
·知道同一材料對不同載荷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結合實例分析結構的材料、連接方式與強度的關系
·了解一般承力產品所進行的強度試驗和作用;
能用強度的概念來評價、選擇和使用結構
ⅱ
結構的穩定性
·認識穩定性對結構設計的重要性
·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據結構的形狀大致判斷結構的重心位置,并根據結構基底面積,定性地評估結構的穩定性
·結合實例分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懂得對結構穩定性進行測試的重要性,能用簡單方法對簡單結構的穩定性進行定性測試
ⅱ
確定結構設計方案
·根據確定的結構設計對象,提出結構設計的功能、強度、穩定性等要求
·說出結構設計應該考慮的因素,如功能、安全、創新、成本和工藝等
·構思出2至3種結構設計方案,并做出優化選擇
·在結構設計實踐中,綜合評定設計方案
ⅱ
繪制簡單結構設計草圖
·繪制若干種設計方案的結構草圖
ⅱ
做出模型或原型
·選定一種優化的結構設計方案,運用身邊材料和工具,制作模型或者原型
ⅱ
技術角度欣賞
·從結構設計的角度,欣賞典型結構、評價結構
ⅰ
文化角度欣賞
·從文化、歷史和社會的角度,欣賞典型結構設計
ⅰ
二、“流程與設計” 知識點列表
學習結果(知識點)
指標(當學生獲得這種學習結果時,他們能夠:)
表現水平
生活中的流程
·知道流程對生活和工作的作用
·列舉生活和工作中的流程事例
ⅰ
生產中的流程
·知道流程在生產中的作用
·能夠舉一反三列舉工農業生產中流程的事例
ⅰ
時序、環節
·知道流程中環節、時序的意義
·分析生活和工作中流程的環節和時序
ⅰ
閱讀簡單流程圖
·知道流程可以用方塊圖、文字敘述、表格、圖形和程序流程圖等多種形式表達
·識讀簡單的流程圖
ⅰ
繪制流程框圖
·能較熟練和正確的用方塊圖和文字、表格及程序流程圖來表達簡單的流程
ⅰ
分析流程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因素,如工藝、設備、材料、人員技術和資金等
ⅱ
流程的優化考慮的因素
·知道流程的改進與工藝水平的提高,以及設備、材料、管理等密切相關
·針對確定的流程,分析流程優化時應考慮的因素
ⅱ
設計或改進簡單生活生產中的流程
·知道流程設計的一般步驟,如確定目標和任務→對過程進行分析→初步確定環節→劃分時序→繪制流程圖→評價和改進→完成設計說明
·根據已知條件設計簡單流程
·根據已有流程,指出可改進之處,提出優化方案
ⅱ
說明流程設計或改進的特點
·指出所設計或改進的流程的特點和先進性
ⅰ
三、“系統與設計”知識點列表
學習結果(知識點)
指標(當學生獲得這種學習結果時,他們能夠:)
表現水平
系統的概念
·說明系統存在的普遍性,并能列舉身邊的系統
·說明構成系統的三個要素
ⅰ
系統的組成、類型
·分析一個簡單系統各元素間存在的聯系
·說出系統兩種分類,如自然系統與人造系統、實體系統與抽象系統等
ⅰ
系統的基本特性
·通過實例說明系統的整體性、相關性動態性和目的性等基本特性的涵義,以及這些特性的運用價值
·運用系統的基本特性,分析身邊的系統
ⅰ
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知道什么是系統分析以及系統分析的作用
·結合實例,說明系統分析的一般步驟
ⅱ
系統優化的意義
·對具體的系統案例進行評價,指出可改進之處
·說出系統優化的目的和意義
ⅰ
系統優化的一般過程
·結合案例,分析系統優化的實現
·知道系統優化的一般過程,針對一個具體案例,提出系統優化的方案
·總結系統優化的幾種類型,如工期優化、成本優化、工藝優化、管理優化、組織優化等
ⅱ
簡單系統設計方法
·對所舉的案例有較好的理解,能從中了解:系統設計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并能將從中獲得的認識,運用于系統設計實踐中
通過實例,讓學生了解系統設計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基本的設計過程
ⅱ
簡單系統設計的方案
·根據條件選擇一個設計任務,體驗系統設計或系統優化設計的過程
·寫出系統設計或系統優化設計的書面方案,包括必要的設計草圖以及量化數據
ⅱ
四、“控制與設計” 知識點列表
學習結果(知識點)
指標(當學生獲得這種學習結果時,他們能夠:)
表現水平
控制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控制
·列舉生活和生產中的控制事例
ⅰ
控制的應用
·知道控制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說說生活中控制的運用所帶來的高效、方便的體驗
ⅰ
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
·陳述人在“人工控制”中的作用
·列舉屬于人工控制的案例
·陳述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過程
·舉一例說明由人工控制變為自動控制的方案
ⅰ
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
·陳述閉環控制系統的特征
·具體陳述閉環控制系統的特征
·對比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分析它們的特點
ⅰ
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說出控制系統中的各個環節
·知道控制對象、被控制量、控制量、給定量、執行器和控制器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
ⅰ
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結合具體案例,分析開環控制系統和簡單的閉環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運用控制技術術語陳述一個簡單的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ⅱ
畫控制系統的方框圖
·運用方框圖表達一個開環控制系統或簡單的閉環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ⅰ
理解控制器、執行器、反饋環節
·分別說出控制系統方框圖中控制器、執行器、反饋等各個環節的作用
ⅱ
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分析
·具體陳述干擾對控制系統的影響,并分析克服干擾因素的合理方案
·分析閉環控制系統有較強抗干擾能力的機理,能夠分析一個簡單閉環控制系統的克服干擾因素的過程
ⅱ
確定被控對象、被控量和控制量
·選擇一個設計任務,確定選擇開環控制系統還是簡單閉環控制系統實現控制
·確定控制系統的被控對象、被控量和控制量
ⅱ
確定設計方案
·確定實現控制要求的設計方案,說明其理由
·對設計中的每一個選擇進行充分地論證
ⅱ
實現開環控制系統
·根據開環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體驗模擬實現控制方案的過程
ⅱ
系統調試運行
·正確調試系統
ⅱ
《技術與設計2》模塊的內容特點 篇4
概述
本模塊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與設計的教學內容,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第二個必修模塊。
本模塊共設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和控制與設計四個主題。模塊-主題結構如下圖。
模塊的四個主題是技術領域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內容。其典型意義在于,首先,它們既有專業技術的內涵,又有通用技術的特性,也就是說,這些專門的技術,就像工具一樣,可以在不同的技術行業中應用。其次是他們所體現的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不僅是解決技術問題是鑰匙,還可以向其它領域遷移,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結構與設計”雖指向力學結構的理解、分析和設計,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的討論卻是各類技術設計不可少的,“流程與設計” 討論流程和流程的改進設計,改進的思想和方法同樣是技術設計的共性,“系統與設計”則重于對系統的理解,以及運用系統思想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設計,“控制與設計”重在理解和運用控制,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這些內容構成了技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模塊四個主題的內容相對獨立,教學中可以調換順序,但它們又相互呼應具有內在的聯系。結構總是和系統相聯的,結構是系統的結構,是系統的組成形式,也是系統功能的依據;流程可以說是工程系統或工作系統按時間順序的描述;控制本身是一個系統,它也是對系統狀態所施加的干預。從總體上把握各單元的內在聯系,有助于理解本模塊所體現的思想和方法所具有的普適性。
一、“結構與設計”內容結構圖
二、“流程與設計”內容結構圖
三、“系統與設計”內容結構圖
四、“控制與設計”內容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