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第一節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第一節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由技術向設計過渡的小節。教材辯證地闡述了技術與設計的關系: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了重要影響,并對本課程涉及到的設計進行了界定。本節是本冊教材學習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設計的重要性,激發對設計過程產生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學情分析
大多數高中生在生活中已對設計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房屋設計、汽車設計、發型設計等,但對技術與設計的關系并不是很了解,對本課程所指的設計內涵更是不清楚。高中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但對技術與設計辯證關系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一)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學會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了解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
(二)理解設計的豐富內涵,形成設計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計算機作為導入教學,用各個時代的計算機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設計與技術范疇的討論。然后,教師以總結性概括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提高學生對設計在技術發明和技術革新中的作用、技術發展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感受設計的重要性的了解。
六、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個時代計算機、電視相關圖片及數據,并制成課件。有條件的,最好能親自制作或收集素材(如利用數碼相機拍攝)。
七、教學過程
(導入)
(案例分析)1946年2月14日,美國國防部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臺計算機——eniac,體積大約90 m3,占地170平方米,總重量達到30噸,功率高達140kw,擁有1.8萬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以及7000多個的電阻和10000多只電容等,每秒鐘的運算速度可達到5000次。面對如此的龐然大物,又有誰敢奢望它會走進世界各地的每個家庭?
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一個商品化的微處理器,即含有2300個晶體管的4004;1977年基于mos技術公司mcs6502的蘋果ii型機推出,它已經具有了crt、鍵盤和軟盤,組裝好能夠立即運行。
十年前,人們的辦公室里有臺286電腦還是時尚。后來,普通家庭的臺式電腦都有了一顆“奔騰”的芯。pc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對pc的需求同樣也越來越大,最終人類的創造力得到了更高的發揮,打印機、掃描儀、攝像頭、多媒體、網絡設備……形形色色的數字產品對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如今,酷睿2代筆記本電腦,就13.3寸的來說,體積約為xxcm3(3cm*21c*m32cm≈0.002 m3)例重量1.9kg,使用了大量數以億計集成電路(如cpu約集成2.2億個晶體管),每秒鐘的運算速度可達到上億次。
(投影展示)ppt展示第一臺計算機(eniac)以及筆記本電腦相關圖片。
(學生活動)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計算機在短短60多年的時間迅猛發展?
(教師評析)是設計。人們需要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的計算機,而通過設計,實現了這個目標,也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一)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
技術世界既是豐富多彩的,又是發展變化的,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設計。設計是基于一定設想的、有目的的規劃及創造活動。例如,前面提到的計算機的設計,朝著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這個目標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