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聞兩篇 教學全案
師 大家能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作答嗎? 生 因為“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 生 因為在奧斯維辛讓人感到窒息。 生 在奧斯維辛沒有上帝保佑。 師 好,請同學們推選一位代言人為大家總結陳詞。 生 我覺得作者多次強調“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除了呼應前文之外,還為了突出文章主題。意思是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鮮東西了,每一個參觀者都看到同樣的東西,也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震驚,甚至窒息。看到這些遺留的東西,就有這樣的感覺,如果看到那些真實的場景,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這樣就揭露了納粹德國的罪惡行徑。 師 請同學們把掌聲獻給你們出色的代言人。課堂小結 師 本文用了一連串的否定句,像一條線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統一的風格,同時把奧斯維辛這個被納粹顛倒了的世界展現在讀者面前。在貌似平靜的話語背后表現出對納粹的深刻揭露。縱觀全文,它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新聞報道有什么不一樣?結合你們上回完成的剪報談談看法。 生 一般的新聞報道很客觀,很少有個人情感的抒發。 生 這篇報道很感性。 生 這篇報道主觀性很強。 生 這篇報道把眼光放在參觀者的內心感受上。 生 文章直接描寫作者的所見所感。 師 同學們的思維很敏捷,眼光也很敏銳。此文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新聞報道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用事實本身說話;另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見所感。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主要還是一種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的內容來寫,是一種純主觀性的報道。羅森塔爾這篇作品能成為新聞史上的名作實至名歸。布置作業 請完成課文51頁“研討與練習”第四題第2小題,傾注你們的情感,發揮你們的想象,寫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板書設計
記者參與程度
定義
作品
旁觀者(零度寫作)
記者在新聞中毫不摻雜個人情感
作為參與者
直接描寫所見所感
《別了,“不列顛尼亞”》
純主觀性
把作者自己的感受當成主要內容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拓展閱讀
董建華在就職典禮上致辭 新華網香港XX年7月1日9時08分電 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上,董建華在宣誓就職后致辭。 董建華在致辭中回顧了過去5年香港走過的歷程和當前面臨的境況后說,香港的發展方向相當明確,必須要背靠內地,面向世界,鞏固和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商業服務、信息及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提供高增值的服務,推動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