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執政》集體備課教案
教學理念:
本課在設計教學時,以問題探究活動為主要突破口,同時也貫穿本課。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入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選擇,也是由其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2)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它既有歷史和法律賦予的執政資格,又有與時俱進的執政能力。
(3)理解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黨的基本執政方式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通過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人民創建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熱愛黨,長大后愿意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 體驗式教學法、討論探究法、自學閱讀法、分析講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腦
教學過程:
【設置情境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問:為什么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是怎樣確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應該怎樣執政?這是我們這節課共同來學習的內容。
【新課學習與探究】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國體和政體的相關理論,請同學們回顧,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通過我國國體和政體可以看出人民在國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中國有一句古話“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在中國,人民由誰來組織和引領他們呢?
請閱讀教材p62三段鏡頭的描寫,我們討論幾個問題:
三段鏡頭的描寫提到了哪兩支軍隊?兩支軍隊處于怎樣的狀態?
(中 共領導的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兩軍處于內戰戰爭狀態。)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說過,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通過這句話分析兩支軍隊作戰的背后實際體現 的是什么?(解放前夕,兩種不同政治力量的較量。)通過鏡頭的描述,請你預測兩支軍隊較量的前景怎樣?(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同盟者和合 作者。國民黨統治集團已失去斗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人民軍隊獲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即將獲得執政地位。)實際上這樣一個最終的結果是歷史和人民作出的選 擇,那么人民是如何選擇的?歷史和人民為什么作出這種選擇呢?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62-63思考問題)
[多媒體課件展示]
展 示四副圖片:分別是南京天王府、南京江南水師學堂、魯迅圖片、李鴻章圖片。南京天王府是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的府第。這一建筑與太平天國歷史上哪一重大歷史 事件有關?(即天京事變。太平天國走上了分裂潰敗的道路。)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什么土崩瓦解?(農民階級由于階級的局限性,不能成為革命的領導階 級。)曾經率領清軍攻打太平軍的清軍將領曾國痊于1890年在南京創辦了江南水師學堂。1898年一位滿懷理想的熱血青年考入了該學堂,這就是魯迅。然而魯迅就讀該學堂僅僅7個 月,由于不滿學堂封建家族式的管理而退學。晚清重臣李鴻章與曾國痊都是洋務運動的積極推動者。李鴻章組織了當時亞洲最大的艦隊——北洋水師,但在與日本海 軍作戰中被消滅在威海衛軍港。史學家評論這次海戰的失敗并不是因為船不尖炮不利,而是封建統治的腐敗。當代著名的小說家王朔在評價魯迅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魯迅諸多優秀文學作品中最杰出的是小說《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小說《藥》講述的主要情節是什么?(辛亥革命參與者夏雨被清政府抓獲砍頭,老百姓并沒 有同情他,反而用他的蘸血饅頭為自己的孩子治癆病。)通過這一片斷的描述,我們從側面也能了解到辛亥革命失敗的一些原因?(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辛亥革 命并不了解。另一方面革命者也沒有動員群眾。)為什么這場革命不發動群眾?(這場革命的領導者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封建的強烈要求,但他們又與封建勢力有著千 絲萬縷的聯系,無法徹底反封建,不可能充分發動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