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修1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學生:說明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展示數據)到XX年為止,我國汽車產量已經達到了325.12萬輛,而在1999年只有180.45萬輛,短短的三年時間,汽車產業發展這么快,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稍作引導,展示下一個材料)
材料:東莞市第四屆車展閉幕,在短短的6天里,參觀人數達32萬人次以上,賣出629輛汽車,成交總額突破了11億元,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消費盛況。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說明正是汽車消費熱點的出現,才帶動了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就是說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④當然了,不斷提高的生活消費也提高了勞動力的質量,人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由上述內容,我們可總結如下(電腦顯示):
教師總結:
其實,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是在不斷重復的,我們把生產過程的不斷重復和更新稱為社會再生產。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其中,生產起著決定作用,沒有生產也就沒有分配、交換,更談不上消費了;而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溝通著生產與消費,消費則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教師:生產決定消費。那我國社會生產發展狀況如何呢?社會生產是否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學生活動:結合教材上介紹的材料和親身感受,說一說我國生產發展的成就和不足。
2、大力發展生產力(電腦顯示)
(1)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①理論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②現實原因: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說明什么是社會主義本質和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同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③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2)怎樣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學思路示意,邊講邊議):
①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活動):
②通過改革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活動):
重點知識理解與應用
1、(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在古代,即使皇帝也享受不到看電視的樂趣,因為
a.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b.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c.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d.消費提高了勞動者的積極性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目前,住房和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新的消費熱點,房地產業、汽車制造業及相關產業正迅速發展。這種現象主要說明了
a.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b.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c.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d.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3、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 決定的
a.中央與地方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