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山東省臨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第一框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一、教材分析
本課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入手,讓學生理解生產決定消費,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滿足消費必須發展生產。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認識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參加經濟活動。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2、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3、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共產黨,擁護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2、 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四、學情分析
本框題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學生可能存在一些疑問或誤區,需重點分析。另外,關于生產力的概念 ,不少學生存在模糊認識,應加以澄清。
五、教學方法
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教師啟發、引導,課上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閱讀“生產與消費關系”,初步把握二者的辯證關系原理。
2.教師的教學準備:收集生產決定消費和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的典型案例并制作課件;課前預習熟悉本節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回顧第一單元所學內容,指明生活與消費必須通過發展生產來解決,從而引入第二單元,投資與創業以及本節課的生產問題。
學生活動:通過教師引導與回憶,感知生活消費與生產發展密不可分,從而引發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引導學生思考。
a、 過去的消費觀念:“閑時吃稀,忙時吃干”,“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b、 交通工具變化:馬車――客車――火車――轎車――飛機。
c、 生活娛樂活動變化:說書、唱戲――電影――電視――因特網。
d、 還有哪些生活消費方面的變化?
提出問題:生活消費方面的這些變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發表見解,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生活消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1) 生產決定消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29頁,并思考:生產如何決定消費?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并積極思考與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總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