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承接前面問題的總結,繼續設問:生產決定消費,人們的消費對生產有沒有影響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29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材料說明的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就材料與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并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總結:材料說明,生產是圍繞著人們的消費需要進行的,消費對生產有引導作用。
首先,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其次,消費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導向作用。
再次,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質量和生產積極性。
(3)社會再生產
教師活動:說明社會生產是不斷重復進行的,不會中斷。引導學生看教材p33,提出問題:什么是社會再生產?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其中,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消費是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理論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現實原因:社會主義本質和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決定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說明什么是社會主義本質和初級階段 的社會主要矛盾。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矛盾。
(3)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28頁彩圖,聯系近年來生產和生活的變化,思考并找出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4)怎樣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組探究討論。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總結: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各項基本制定,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那么,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需要不斷調整完善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F階段我國的生產關系是什么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節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閱讀我國公有制的具體內容,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
九、板書設計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⑴生產決定消費
⑵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⑶社會再生產
2、發展生產力
⑴原因:
⑵發展生產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