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學設計
后來,他們決定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讓他給大家分粥。結果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討好、賄賂分粥的人,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大家又組成三人分粥委員會及四人評選委員會,但還是互相攻擊、扯皮,當粥吃到嘴里時已成涼的了。猜一猜,他們最后想出怎樣的分粥辦法讓大家都滿意?
原來方法很簡單:無論誰分都沒關系,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了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這樣一來, 大家都盡量分的公平些,所以,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
二、 視頻內容:《從制度保障社會公平》鳳凰衛視新聞
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代表委員特別關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會問題,指出這是引發社會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學者指出政府應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長的財政收入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補貼,使城鎮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競爭起點和機會。
記者現場:一個在深圳打工的農民工小楊的賬本被互聯網廣泛轉載,“一個月賺770塊,還要給老家讀高中的兒子200塊,給生病的母親50塊。”小楊說:“很難存下錢,除去房租、吃飯,一個月所剩無幾。”
記者采訪:一個月770元收入對于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領是什么概念呢?
受訪男白領:相對于我一個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個月的電話費。
受訪女白領:大概是買一件大衣的價錢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城鎮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與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學者認為,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則相差30倍。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對灰色收入需要進行規范和整治,通過對制度的完善避免公共資源的丟失和收入差距的不斷增大,利用增長的財政收入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補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造更公平的社會環境,使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競爭起點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