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說課設計
問題;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為什么?
作用: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3)如何實現或體現社會公平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插圖,并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第二個探究活動,并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我們制度公正方面的推進力度和進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農業稅,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大力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修改義務教育法,nongcun義務教育免費從西部向全國覆蓋;按“提地、擴中、調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結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
(資料:初次分配:國民收入在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分配,形成國家、集體(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原始收入。
再次分配:國家參與的分配,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目的在于保證滿足非物質生產部門、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社會消費和集體福利事業、各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社會后備基金的需要等。)
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政府要對收入分配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的含義
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教師活動:看材料;中國環境科學院的任陳海院士說,近XX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9%,最高達到14、2%,但這種增長卻對資源和環境帶來很大不利影響。可以說,中國20年來的經濟發展是以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資源浪費為代價換來的。 首先是對自然資源利用率低,我國gdp增長的能耗是美國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國的7、7倍、英國的4、6倍、法國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環境污染嚴重。到今天,環境和生態的承受能力正在達到極限。壁如水資源問題,全國70%的河流污染嚴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業首先遭到了關閉,繼之是太湖地區的污染企業,長江的年排污水量為每年130多億立方米,水質已嚴重惡化。下一個治理的重點將是長江沿江污染企業。森林方面的生態破壞已經使中國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中國經濟時報》曾報道過河北邯鄲市的例子,1993年邯鄲市gdp約360億元,而當地滏陽流域污染對工農業造成的損失是7、5億元,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9億元,對環境質量造成的損失為15、4億元,損失總額高達32億元,約占gdp的9%。這就是說,如果將環境和資源成本計算進去,我們每年的經濟增長入不敷出。
教師點撥:追求效率是經濟活動的基本要求。追求效率符合我國國情。我國是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大國。并且,我國經濟的效率長期低下,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很大,從而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