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說課設計
(3)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
教師活動:材料: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財政收入的增加,使我們有能力對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進行財政傾斜,以幫助這些地區經濟共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而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又大大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總結: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社會公平的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與基礎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提高效率的積極性。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它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活穩定。二者是對立的。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3頁,就探究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4)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做法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回答:怎么樣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啊 ?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力優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首要目標;兼顧公平,是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喝活力。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在現階段我國的分配方式中,無論初次分配,還是再次分配都要堅持效率和公平的原則。
。
5.板書設計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公平的含義
(1)公平的含義
(2)堅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義
(3)如何實現或體現社會公平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的含義
(3)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
(4)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做法
6.教學活動設計(含師生對話設計)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插圖,并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第二個探究活動,并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我們制度公正方面的推進力度和進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農業稅,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大力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修改義務教育法,nongcun義務教育免費從西部向全國覆蓋;按“提地、擴中、調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結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