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三節 發展生產 改善生活
第一框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最終實現
審核:吳付平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發展生產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以及這個目標是如何實現的;學會判斷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經濟行為是否與社會生產目的相符合,同時鍛煉自學技能,理解進行積累的重要性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收集相關資料,養成關注國家事身邊事的習慣;通過課堂交流和討論,培養判斷和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通過網上查閱、專題研究,領悟國家的重大方針和政策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領會社會生產目的的最終實現與個人的道德自律,與社會的公平協調有關,感悟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增強公民的責任意識。二、課前準備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我國存在的地區間、行業間、城鄉收入差距的資料;2.教師:收集社會生產中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具體經濟行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具體數據以及涉及中西部地區的某些大型工程的資料。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社會生產目的的實現”在我們的周圍,有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它們滿足了我們物質生活所需;在我們的生活里,又充滿著各種文體活動,它們陶冶著我們的性情,充實著我們的精神世界。先請大家來談一談,這幾年來我們的家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生:略師:這一切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可喜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收入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們的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而這一切也正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即: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全體人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實現共同富裕.而最近在我們黨的規劃的建議當中,也提到了這樣的問題.【展示規劃的文件】 師:社會經濟活動是由無數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構成的,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獲得更多的收入。但在這個過程當中,追求的手段卻不盡相同.下面我們就來一次比賽, 請每一小組選擇下面的任何兩題,判斷這樣的經濟行為與社會生產目的有沒有產生偏離?并且說出你的理由,看哪個小組的理由合理又充分:【小組活動】材料一:去年安徽、湖南等地出現了一些因食用劣質奶粉而導致的“大頭娃娃”,這些產品大多在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方面過低;材料二:最近,上海警方搗毀了一個制假窩點,繳獲成品盜版地圖12萬余冊,價值人民幣60余萬元。這些地圖印刷質量差,標記錯漏百出;材料三:據說“以舊換新”的二手手機銷售利潤高于新手機20%,大中電器卻發出別致的“封殺令”——以舊換新,并銷毀回收手機;材料四:XX年,占據上海市月餅總產量85%的54家企業聯合上海5大行業協會集體發出倡議,承諾認真執行月餅“瘦身”的各項規定;材料五:黑龍江安達市投資上億元,建“牛街”,筑“牛門”,為的是奪取石牛雕塑和奶牛圖案地面磚規模、數量兩項世界紀錄;材料六: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飯店進購大量的珍禽異獸,甚至將孔雀、熊掌等端上了餐桌;材料七:西部某缺水城市在城市外圍開挖了一個面積相當于5個西湖大的人工湖;材料八:為排擠對手,獨占市場,某養魚專業戶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