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三節 發展生產 改善生活
第一框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最終實現(a)
審核:吳付平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物質和文化水平,讓全體人民都能從經濟發展中切切實實得到實惠;知道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最終實現的途徑;懂得社會積累基金、主要用途以及主要作用,體會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實現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初步學會用積累的知識分析社會現實問題,理解黨的方針、政策。2.過程和方法:通過課內外閱讀、討論及課外搜集資料;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景,感悟社會積累基金的用途。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學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貢獻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深刻體會以人為本、全面、協調、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盡自己的努力二、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教材,熟悉教材上的兩個操作平臺;準備搜集十月份我國發生的喜事;搜集我國發生的因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而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2.資料準備:教師搜集圖片、xx屆五中全會的資料3.課件準備:制作多媒體三、教學過程【導入】時政提問答對的同學給予表揚并送上一份包裝好的禮物,請同學當場拆開。(同學當場除去緞帶、彩紙、外層包裝盒、內層包裝盒、塑料薄膜,拿出禮物。)詢問同學將如何處理除下的包裝紙和包裝盒?認為如此包裝是否必要?為什么?(生答略)師: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都能從經濟發展中切切實實得到實惠,實現共同富裕。那么怎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目的呢?一、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最終實現【多媒體展示】“大頭娃娃”照片【考考你】這組照片反映了什么事件?(介紹安徽阜陽地區的假奶粉事件)【議一議】生產廠家、商家的經濟行為與社會生產目的一致嗎?請結合教材說說你的理由。【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怎樣防止假奶粉事件的發生?(學生可以結合自己課前準備的實例答,略)師:這是發生在XX年安徽阜陽地區的假奶粉事件,震驚全國。本來生產廠家、商人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是無可厚非的事,但必須要為社會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與社會生產目的相吻合。而上述生產廠家和商人的所作所為侵犯和損害了他人利益,就與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目的產生了偏離。他們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嚴懲。為了預防同類事件的發生,我們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但還必須靠生產廠家和商人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手法習慣。 1.要使每一經濟主體的行為更多納入社會生產目的的軌道師:當前在我們的社會各種新風尚也層出不窮:楊浦區郵電支局的職工孫仁祥,送了報紙更送愛心。送報之余,代繳水電費、幫忙送郵包、陪老人聊天……。上海的真情實錄的每一故事,都記載主人公自覺把自己的行為更多納入社會生產目的的軌道,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多媒體展示】反映貧困山區人民生活狀況和學生的學習環境與發達地區的城市生活環境對比。學生思考討論:如何讓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得更好些、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