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三節 發展生產 改善生活
第二框 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b)
教學設計:上外附屬大境中學高思芳 審核:劉彥利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了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的背景,理解其含義,懂得其基本要求,初步學會判斷和分析某經濟行為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并能結合生活實際提出行動建議。2.過程和方法:通過資料的收集和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活動,結合事例和數據說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實際談出我們應采取的行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覺踐行。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熱情,培養學生重視生態環境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進而采取一種自覺的行動。二、課前準備:指導學生進行課前探究性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課外搜集有關“中國資源狀況”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從國家舉辦的“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會”上上海展區“關于經濟增長能耗下降”的圖片導入可持續發展話題。(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的背景【多媒體演示】《后天》片斷:南極冰川融化、東京冰雹、洛杉磯龍卷風、英格蘭暴風雪、紐約洪水泛濫。從《后天》引申出今天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起因是環境破壞導致溫室效應)教師分析:工業革命以后,全球環境危機突顯,影響人類生存。由剛才的畫面是科學幻想,轉入現實。【多媒體演示圖片】干涸的土地、被沙漠包圍的胡楊林、被酸雨破壞的森林、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溫室效應開始淹沒圖瓦盧。
點出可持續發展提出的過程和越來越為全球重視的情況。【多媒體演示圖片】《寂靜的春天》作者蕾切爾·卡遜——拉響人類環境警報第一人。全球提出可持續發展: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人類只有一個地球1987年聯合國《我們共同的未來》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1992年聯合國《21世紀議程》可持續發展成為主題(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含義略(教材前言部分中已學習過) 請學生回答: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三)如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關于人口問題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多媒體演示圖片】生:分析圖表師:進一步分析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結論:堅持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促進優生優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努力提高人口素質),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教師引導】從人口素質點出科教興國、科教興市的重要性,讓學生感悟到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2.關于資源問題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學生交流】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的有關“中國資源狀況”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發言)
【教師多媒體演示圖片】介紹中國資源狀況生:交流“中國利用資源的情況”,(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發言)【教師多媒體演示圖片】上海石化系統半年省下一座小油田結論: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地、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加強綜合整治,實現永續利用。)才能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窘處熞龑А苛私庵袊Y源國情,提高節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意識。3.關于環境問題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