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案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價值手段 d.貯藏手段
6、在商場柜臺上,一臺彩電標價XX元。這XX元是( )
①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 ②現實的貨幣 ③觀念中的貨幣
④商品的價值 ⑤商品的價格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
7、決定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的因素是( )
①待售商品的數量 ②商品的價格水平 ③貨幣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貨幣持有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假定某國全年全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額為30000億元,貨幣流通速度為6次,通貨膨脹率為5%,當年該國發行的紙幣是( )
a.5250億元 b.5500億元 c.4750億元 d.5000億元
9、下列對人民幣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它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②它能代替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
③它的發行量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④它是商品.可以與一切商品相交換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XX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是“反假貨幣宣傳月”活動重點宣傳周,全國銀行業再次掀起反假幣宣傳高潮。這里的“假幣”( )
a.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b.在市場上流通會引起通貨膨脹
c.具有價值尺度職能 d.在市場上流通會擾亂金融秩序
(三)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討論、展示、點評時記好筆記,完善自己的答案并求明白為什么)
【實例探究1】城郊農民張某承包二十多畝地,每年生產糧食幾萬斤,還生產數萬斤蔬菜,除供自己家庭生活需要外,他把大量剩余的糧食、蔬菜都拿到農貿市場上出售,每年有幾萬元收入,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1) 張某自己消費掉的糧食、蔬菜是不是商品?為什么?
(2) 張某出售的這些糧食、蔬菜,超市里出售的油鹽醬醋,商場里的服裝鞋帽、家電等,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實例探究2】今天,我們生活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商品都用錢來買,非常方便。但在很久以前是沒有錢的,他們怎樣交換呢?比如某市場上,賣牛奶的要換鹽,賣鹽的要買矛,賣矛的想買咖啡,而賣咖啡的又想買紅珍珠。請設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