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的概念、對象和理論基礎
4.“四基礎”論。認為“教學設計理論基礎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即系統認、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并強調“學習理論應當是四種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5.“五基礎論。提出教學設計要以學習心理理論、現代教學理論、設計科學理論、系統理論和教育傳播學為理論基礎”。
6.“六基礎”論。主張“學習理論、傳播理論、視聽理論、系統科學理論、認識論和教育哲學共同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為分析方便起見,將上述論點列表如下:
學習理論傳播理論教學理論系統理論設計理論視聽理論認識論教育哲學
單基礎
√雙基礎
√√三基礎
√√√四基礎
√√√√五基礎
√√√√√六基礎
√√ √ √√√從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人們對哪些理論和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有爭議的。從單基礎到六基礎不僅數量上相差懸殊,而且選項上也存在很大差別。盡管人們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必須承認,理論基礎太少通信班以構成穩定的理論框架,過多又缺乏層次,容易淡化本學科特點,形成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那么,怎樣選擇與確定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呢?我們認為,是否成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關鍵是由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來決定。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教學設計概念的理解和研究對象確立的社差所致。但應該肯定地說人們把學習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理論和教學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的認識是相對集中的,尤其是對學習理論人們普遍看好,一致認為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標明教學設計的取向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這是符合時代需求和特點的,人們對學習理論的推崇是在情理之中的。而教學理論的冷落的確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什么是教學理論,、教學理論就是人們在思考教學中所形成的旨在探討、解釋和預測教學現象的觀念體系,是人們對各種教學現象及隱藏其后的各種教學關系和矛盾運動的自覺的系統的反映。“進一步說,教學理論是人們思考或思索教學的結果;是一組思想和觀念體系,它包括一系列認識、判斷和推理的思維過程;是人們對各種教學現象及本質的能動的、系統的反映。從教學理論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直感到教學理論是教學設計者最直接的理論來源。正如孫可平在《現代教學設計綱要》一書中所指出:、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教學設計更大程度地依賴于教學理論的研究。”事實證明,解決教學問題必須研究教學理論,應用教學理論。可以這樣說,巴班斯基把系統方法作為一般科學方法論引入教學理論研究領域,形成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為教學設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教學設計正是根據該理論,把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范疇,如教師、學生、目的、任務、內容、形式、方法等要素都置于系統形成之中,加以考察研究和應用;而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布魯納的引導――發現法、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的程序教學、加涅的信息理論、贊可夫的“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促進學生最大發展”的理論、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理論,都是促進教學設計發展的豐富而堅實的理論基礎。可見,把教學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毋庸置疑的,關鍵是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是否并列存在于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中。我們認為,二者之間最好取教學理論為宜。理由是,在我國,人們已牢固地形成了教學理論就是關于教的理論和學的理論的思維定勢。如果把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并列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不僅給人一種重復的感覺,從概念對等的角度看,也不符合邏輯要求。但是,如果用教學理論替代學習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還必須不拘囿于國外教學設計,要對國外的學習理論進行吸收、消化,使之本土化,成為我們教學理論的組成部分,才能與情與理都講得通。因此,在教學理論能夠涵蓋學習理論的前提下,根據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把教學理論、系統理論和傳播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共同構成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框架。其中,系統理論和傳播理論構成的是教學設計的“形式”,而教學理論則是教學設計的“內嵌”。教學理論吸收心理學研究成果,尤其是關于學習的理論,是當今教學理論發展的基本走向。作為教學設計“內嵌”的教學理論,不僅要引進學習理論中的“行為主義”、“認知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精華,而且還要使之完全“內化”,并做到使學習理論的術語與我國中小學教學大綱中相關內容表述相一致,讓教學設計這個泊來之物的“形”與“神”都能中國化。
總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領域內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在向傳統教學挑戰的同時又向前發展。為使教學設計能夠健康發展且具有中國特色,對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的研究,是每一個教學設計研究者的職責和今后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