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活動課《戲曲大舞臺》教學過程實錄
語文活動課《戲曲大舞臺》教學過程 實錄
執(zhí)教者: 共青團路中學 劉小燕
【教學構想】
1.利用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比如京劇的臉譜知識和各種地方戲的名稱、特色等;
2.讓學生欣賞中國戲曲名段,感受戲曲的魅力;
3.積累中國戲曲方面的文化知識,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戲曲的情感。
【課前準備】
1.提前一周讓學生按照興趣愛好自由分組,共分成山峰隊、飛鳥隊、十佳少年隊等八個小組。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
2.要求學生利用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搜集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學唱經典戲曲段子,繪制臉譜,做好參加“戲曲大舞臺”活動的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
【課堂實錄】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大家請坐!同學們,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如京劇的雍容華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可以說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播放課件,背景音樂《唱臉譜》響起)
師:課前已經布置大家分小組收集整理了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相信同學們已經胸有成竹,要一較高下了。下面我們就進入本活動課的第一個板塊——智者為王。我先來公布比賽規(guī)則,我讀完題目說開始后方可舉手搶答,每小組每題只有一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十分,答錯扣十分。請看大屏幕,第一題:中國的戲曲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哪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開始——山峰隊!
生1:中國的戲曲由民間戲曲和滑稽戲綜合而成。
師:山峰隊,你們確定嗎?
生1:確定!
師:那么很遺憾,我只能把機會給其它隊了,飛鳥隊!
生2:應該是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
師:非常正確,請給飛鳥隊加十分。好,看第二題!中國戲曲的角色分哪四大行當?其中女性角色統(tǒng)稱為什么? (題目讀完后,馬上就有人舉手)笨蛋隊,犯規(guī)了,老師還沒說開始呢,很遺憾,這一題你們沒有答題資格了,其他小組注意,開始!
師:十佳少年隊!
生:中國戲曲的角色分生旦凈丑,其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統(tǒng)稱。
師:很準確,我們來看一下答案,請給十佳少年隊加十分。來看下一題:在我國戲曲表演中,演員憑借從生活中提煉出的,經過藝術夸張的規(guī)范性虛擬動作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些虛擬動作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________動作。開始!巨人隊!
生:這一題很簡單,這種虛擬動作叫做程式化動作!
師(笑):看來難不倒你們嘛,下面一題有難度了,注意聽題:我國戲曲講究用哪四種藝術手段和哪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xiàn)人物?開始!笨蛋隊!
生:我國戲曲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xiàn)人物。
師:非常正確!加十分!來看下一題:昆劇,亦稱昆曲,產生于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江蘇昆山。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明、清之際,它成為全國最大劇種,主宰劇壇二百余年。我國現(xiàn)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都受過昆劇藝術的影響,因此有______________的雅稱。開始!颶風隊!
生:中國戲曲之母。
師:很好,加十分!下一題:京劇是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為主,兼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戲精華,因形成于_______ 而得名。開始!青春美少女隊!
生:以徽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師:非常棒,加十分!下一題:因為京劇是集歌唱、舞蹈、音樂、美術、文學等于一體的特殊戲劇形式,所以京劇被稱作______________。開始。十佳少年隊!
生:東方歌劇。
師:很正確,給十佳少年隊加十分!智者為王,勇爭第一!同學們在第一個板塊中表現(xiàn)出色,十佳少年隊在該板塊中表現(xiàn)最出色,分數暫列榜首,我們向他們表示祝賀!(掌聲響起)
師:剛才大家經歷了激烈的搶答,現(xiàn)在就讓我們放松深信,進入奇文共賞階段,欣賞幾段經典的戲曲段子,再請大家談談感受!首先請出兩位主持人!(一男一女兩位主持人在掌聲中走上臺)
主持人1:先請大家欣賞京劇《玉堂春》中的精彩唱段《蘇三起解》。
(播放京劇《玉堂春》選段: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言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主持人1:下面請同學們談談聽完后的感受!
生1:剛才我聽到選段中有二胡、京胡的聲音。
主持人2:對,這是京劇的特點,大家還聽出什么呢?
生2:唱詞是北京口音。
主持人1:不錯,京劇形成于北京。
生3:我覺得曲調深邃曲折,而且唱歌的這位女性要表現(xiàn)內心的悲傷!從“未曾開言心內慘”這一句可以聽出來!
生4:我覺得這位女性應該是一個社會中下層女性,她應該是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
主持人2:大家談得很好,《蘇三起解》是京劇的入門段子,同學們若是感興趣,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查查資料,了解《玉堂春》的故事情節(jié)。下面我們來欣賞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夫妻雙雙把家還》。
(播放《夫妻雙雙把家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
主持人1:聽完了黃梅戲《天仙配》選段是不是和剛才京劇《玉堂春》選段感受很不一樣?哪位同學來談談?
生1:感覺鄉(xiāng)土氣息很重。
生2:對,感覺像是民間小調,曲調悠揚婉轉,優(yōu)美動人。
生3:我覺得曲調真是土得掉渣了,很適合老年人聽,但是從唱詞中可以感受到這對夫妻很恩愛,他們生活在青山綠水之中,共同勞動,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日子雖然清苦卻很幸福。
生4:我覺得曲調很好聽,簡單又流暢,好學也好唱。
主持人1:大家說得都有道理,這段曲子之所以有這么強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可以找到喜愛它的理由。要給大家播放的最后一個唱段是豫劇《花木蘭》選段。我們剛剛學過樂府民歌《木蘭詩》,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愛花木蘭這個英姿颯爽的女性形象,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豫劇《花木蘭》選段:劉大哥講(啊)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請往這身上看,/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哪!/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一點兒不如兒男。)
生1:我覺得女子也很不容易,男子在前方英勇殺敵,她們在后方紡織種田,軍功章有她們的一半。在當今社會,女性的知識層次提高了,社會地位也高了,對社會做的貢獻更大了,在各行各業(yè)都涌現(xiàn)出了花木蘭式的巾幗英雄,現(xiàn)在的女性真正是頂起了半邊天。
生2:我覺得豫劇很有地方特色,語言很生活化、平民化。
生3:我很喜歡花木蘭的唱腔,很質樸,很本色,沒有女子的嬌羞之感,我覺得很符合花木蘭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點。
生4:我覺得剛才聽的這一段戲曲節(jié)奏鮮明強烈,不像京劇那么拖拖拉拉,又跌宕起伏,很有韻味.
主持人:同學們點評得很好,豫劇的特點就是保持了自然質樸的風格,具有生活化鄉(xiāng)土化的特點和鮮明強烈的節(jié)奏,這些正好對應了當今觀眾的審美需求。下面請老師對我們這個板塊做個點評。
師:同學們能夠從唱段的唱腔、曲調、內容、風格等方面點評,有些同學的評點很到位,比如山峰隊的同學對豫劇《花木蘭》的評點,能夠準確地把握住豫劇的特點,這對于平時不大接觸戲曲的同學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山峰隊同學的活動課準備很充分,這種學習上的主動性和鉆研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我覺得山峰隊是本板快的優(yōu)勝隊,同學們同意嗎?
全體生:同意——(報以掌聲)
生:剛才大家欣賞了幾段優(yōu)美的戲曲段子,聽別人唱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同學們一定心里癢癢的,也想上臺一試身手。俗話說得好,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親口嘗一嘗。那么要知道戲曲的韻味,最好親口唱一唱,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行動起來,粉墨登場!請上主持人!(掌聲響起)
主持人1:大家好!這個板塊有兩項活動內容,首先請同學們上臺唱戲曲段子,然后請各小隊將事先畫好的臉譜海報貼到黑板上,我們來進行現(xiàn)場評比。好,活動開始,巨人隊的同學們已經披掛好了,我們請他們登臺表演!
(一生臉上戴上假胡子,踱著方步上臺)
生:我不會唱京劇,只能給大家模仿幾個老生的動作,獻丑了(抱拳)!
(表演了踱方步、捋胡子等動作,很大方,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2:巨人隊學得真像,還有哪位同學愿意上臺表演?有請青春美少女隊!
(兩位女生在掌聲中走上臺)
生:大家好,我們要為大家唱一段《天仙配》。
(表演配以簡單的動作,有些緊張,聲音略微發(fā)顫,動作有些走樣,但同學仍給以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表演非常精彩,為我們重新演繹了經典!現(xiàn)在請各小隊隊長將事先畫好的臉譜海報貼到黑板上,請同學評選出畫得最好的海報!
(八個組長將海報貼在黑板上)
生1:我覺得飛鳥隊畫得最好,他們畫的臉譜顏色很鮮艷,勾畫得很精細。
生2:我覺得刀光雪影隊畫得好,尤其是這個美猴王,從這個臉譜就能看出孫悟空很頑皮、機智,他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和黃色,很醒目,額頭上還有佛珠,考慮得很細致。
生3:十佳少年隊畫得好,筆法工整嚴謹,人物的喜怒哀樂表現(xiàn)得很生動,性格鮮明。
生4:我還是覺得我們笨蛋隊畫得好,雖然沒有飛鳥隊畫得精細,也沒有刀光雪影隊畫得生動,但是我們的臉譜畫得很像是中國的水墨畫,講究的是神似,看起來灑脫大方。
主持人1(笑):笨蛋隊的同學在自賣自夸吧,不過好壞還是大家說了算,請每隊派一名代表將你們準備的小紅花貼在你們最喜愛的海報上!
主持人2:結果出來了,刀光雪影隊為粉墨登場板塊的獲勝隊,我們向他們表示祝賀。(掌聲)
師:剛才大家點評得很好,能夠準確地說出各隊海報的特點。在我國戲劇史上,經過一代代無數京劇藝術家的努力,京劇成為全國性的劇種,被譽為是“國劇”,京劇臉譜隨著京劇整體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京劇是中國戲曲文化的集中表現(xiàn),而京劇臉譜則成為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代表。到了20世紀,京劇臉譜藝術迎來了更加輝煌的時期,名家輩出,流派紛呈。京劇臉譜在不同流派的名家那里也獲得完美發(fā)展,結合著表演形成了多種風格流派,有的筆法灑脫大方,結構嚴謹有氣度;有的勾畫精細,造型凝重渾厚,筆法灑脫流暢;有的筆法工整細膩,造型峻峭挺拔;有的流派更注重角色性格的體現(xiàn)。京劇臉譜的顏色往往用來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老師來出個題目考考大家。現(xiàn)在屏幕上打出了四個臉譜,其中有張飛、土行孫、曹操和關公,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將人物和臉譜對號入座。
生1:從左到右分別是關公、曹操、張飛和土行孫。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2:從左到右正確的順序應該是曹操、張飛、土行孫和關公。
師:山峰隊的這位同學。
生3:我覺得從左到右應該是曹操、土行孫、張飛和關公。
師:他們三個人誰說得對?
(下面同學意見不一)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開到150頁,我們一起來讀一下京劇臉譜這一節(jié)。
生: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
師:現(xiàn)在大家都能以一對應了吧,第一幅臉譜是個白臉,代表兇詐,是曹操;第二幅是個金臉,代表神妖,則是土行孫;第三幅以黑色為主,代表猛智,是張飛;第四幅臉譜為紅色,代表忠勇,則是關公。
師:大家都知道,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電影、電視和影碟機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眾文化生活中占據絕對主流的地位,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受到極大沖擊,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現(xiàn)在我們進入源遠流長板塊,請同學們就中國傳統(tǒng)戲曲和流行音樂哪個更有生命力的問題展開辯論。每個小隊派一名隊員參加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每個隊的隊員可以將想到的寫在紙條向臺上傳給本隊的辯手。現(xiàn)在請上主持人!
主持人: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各位辯手!
生1: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辯,我來自飛鳥隊!
生2:大家好,我是正方二辯,我來自十佳少年隊。
生3:大家好,我是正方三辯,我來自于刀光血影隊。
生4: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辯,我來自于巨人隊。
生5: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辯,我來自于青春美少女隊。
生6:大家好,我是反方二辯,我來自于山峰隊。
生7:大家好,我是反方三辯,我來自于笨蛋隊。
生8: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辯,我來自于颶風隊。
主持人:正方的辯題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更有生命力,反方辯題是流行音樂更具生命力。辯論規(guī)則為正方一辯先發(fā)言,接著由反方一辯發(fā)言;然后是正、反兩方的二辯、三辯輪流發(fā)言,發(fā)言時間各三分鐘;接著進行自由辯論,每隊各有四分鐘,最后由雙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為四分鐘。現(xiàn)在開始辯論,首先請正方一辯申論。
正方一:世界上有三種典型的戲劇文化形式:一是歌劇,二是芭蕾舞,三是中國京劇。中國戲曲成熟較晚,到12世紀才形成完整的形態(tài)。它走過了漫長的坎坷不平的道路,經過八百多年的不斷豐富、革新與發(fā)展,一直繼續(xù)到現(xiàn)在,表現(xiàn)了旺盛的生命力。在當今中外戲劇文化的撞擊與交流中,中國戲曲不僅展示出華夏民族戲劇的濃厚傳統(tǒng),而且對世界未來戲劇藝術的發(fā)展也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我方認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更有生命力。
反方一:我方認為流行音樂更具生命力,因為流行音樂的旋律優(yōu)美、多變。最大的特點是它適合用來宣泄情緒,請注意,這里說的是情緒而不是感情,是宣泄而不是表達。流行音樂中器樂作品的特點是節(jié)奏鮮明,輕松活潑或抒情優(yōu)美。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懂,易為聽眾接受和傳唱。發(fā)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共鳴。流行音樂,它如一群閃爍的星星,一捧永不凋謝的鮮花,永遠生活在人們的心中,所以我們認為流行音樂更具有生命力。
正方二:隨著社會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戲劇作為一種高雅藝術形式,她呈現(xiàn)一種"上流化"的趨勢。她的基本觀眾主要是集中在受教育層次較高的中、上階層,形成較穩(wěn)定的觀眾群,這一趨勢正在中國大地上緩慢的出現(xiàn)著。期望幾億人看幾個大戲的場面已是"昨日輝煌"將不可能再現(xiàn)。但不能就此說中國戲曲就失去生命力了,我國的戲劇是雅俗共賞的。我們說文雅和通俗不是矛盾的,在我國的戲曲中是共存的。中國戲曲的唱詞就是詩詞歌賦的一種,只是每個時代的詩詞歌賦不同罷了。難道詩詞歌賦就不是大眾的?詩經不是古代的民歌嗎?難道只有“一聽就懂”的唱詞和腔調才是大眾所喜歡的嗎?大眾也是喜歡優(yōu)美新穎的唱詞和腔調的,北京的蹬三輪車的叔叔不是一邊蹬車,一邊唱“勸千歲殺字休出口”“一馬離了西涼界”嗎?就拿通俗歌曲來說,也有優(yōu)劣之分,劉歡和毛阿敏的歌為大家喜歡,就是他們的歌詞好,曲調也好。
反方二:流行音樂能夠讓音樂與人,樂隊和聽眾更互動、更自由,人們可以更自由地表現(xiàn)自己。現(xiàn)在的人類思維更廣闊、創(chuàng)作更新穎,他們不會受過去音樂風格的束縛,需要盡情、大膽地表現(xiàn)情感。人們愛追求時尚,所以流行音樂更受到人們的喜愛。古典戲曲語言難懂,對于我們這一代,就會感覺很陌生。
正方三:曲高和寡,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不是說大眾就不能懂。過去的京劇藝人,沒有機會讀書,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但他們?yōu)榱怂囆g,很急于提高自己。他們從學戲和演戲中提高自己。我們可以從戲曲中懂得許多詩詞和歷史。比如,四郎探母里,楊四郎出場念的“引子”,譚鑫培改為“金井鎖梧桐,長嘆空隨一陣風”,不是又有韻味,又貼切嗎?如果把這引子也說“大實話”,就好?戲曲是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是嗎?再說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教育水平高了,文化水平在逐步的提高。人們對京劇喜愛不是在增加嗎?在每年年三十的中央一套春節(jié)文藝晚會播出的同時,中央三套不也在播出戲曲晚會嗎?
反方三:請問在座各位同學,大年夜時,你是看中央一套的春節(jié)晚會還是看中央三套的戲曲晚會?請看戲曲晚會的同學舉起手來。實事求是,請舉高一點!(笑)唉!對方辯友,看見沒有,都沒有人在看戲曲晚會,可見傳統(tǒng)戲曲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節(jié)奏,不被重視,又怎么能論及它在當今社會生命力依然頑強呢?無論何種藝術,都是來源于生活的,脫離了生活,就意味著疏遠了觀眾。那樣,不管它多么高雅脫俗,都會缺乏活力,而缺乏活力的藝術又何言生命力呢?
正方二:誰說傳統(tǒng)戲曲是脫離了生活,疏遠了觀眾?朱自清先生在四十年代里曾經說過:“真正‘雅俗共賞'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詞,元朝的散曲和雜劇,還有平話和章回小說以及皮簧戲等。”朱先生所說的皮簧戲,就是傳統(tǒng)戲曲。
主持人:下面請雙方四辯進行總結陳詞!
正方四辯:記得去年5月18日中國昆曲藝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稱號時,老一輩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在備感欣喜的同時也曾擔憂: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否為年輕一代所傳承?這樣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氣韻在極大程度上蘊藏在自身獨具特色的文化與文明里。唐詩宋詞的杰出作者陸游、辛棄疾,京劇昆曲藝術中岳飛、李香君等人物形象,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難得載體。然而,時下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注重于現(xiàn)實,青少年學生由于不懂得欣賞戲曲,只能選擇流行音樂,這是極其危險的。振興戲曲必須培養(yǎng)觀眾,觀眾不等于戲迷,更不等于票友,觀眾是較戲迷和票友要大得多的群落,對于戲曲來說,觀眾是生存的土壤,票友、戲迷都必須首先成為觀眾而后為戲迷、為票友。上個世紀20年代末,梅蘭芳到美國演出,大獲成功;2001年,筆者的老師奎生先生導演的《夜鶯》在德國演出,結果演出也很成功。我們可以讓外國人喜歡戲曲,為什么不能讓中國人喜歡戲曲?同學們,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我們不能讓她在我們的世紀里走向衰亡,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國粹民魂,等待我們去做的實在太多太多……(長久的掌聲)
反方四:各位同學,如果在你面前,放在一張戲票、一張流行音樂會的票,只準選一張,你會選擇哪一張呢?很顯然,大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流行音樂的票。由此可見,雖然古典戲曲的歷史悠久,但如今已被快節(jié)奏的流行音樂比下去了。傳統(tǒng)戲曲的生命力正在減弱,而流行音樂的生命力在增強,所以我方認為流行音樂的生命力更強。(掌聲)
主持人:最后請老師點評!
師:文化是一條不間斷的河流,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合體,處于這條河流不同階段的人們,對傳統(tǒng)的價值認定會有相當大的差異。今天同學們的辯論非常精彩,為老師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化課,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在你們的身上進行著激烈的沖擊,也使老師認識到做為一個文化的傳承者,身上擔負的責任的重大。中國傳統(tǒng)戲曲需要推陳出新,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如果把傳統(tǒng)戲曲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就可以使兩者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彩!最后我們來聽一首歌曲,在這首歌曲中傳統(tǒng)戲曲和流行音樂得到了巧妙的結合,就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戲曲之旅吧!(播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