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人教九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三個課題。課題1主要介紹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石墨、與碳60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和碳的化學性質。課題2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課題3通過實驗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學生在學習了元素
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和有關氧氣的知識后,再學習碳及其氧化物是順理成章的。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幾單元里已獲得不少有關碳的知識,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學習碳的單質的基礎上,學習碳的氧化物的性質等,認識碳酸及碳酸鹽,為今后學習酸、堿、鹽、金屬的知識打下一個基礎。
本單元在整個教材中占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點:(1)注意采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式;(2)教材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3)緊密聯系社會和高新科技;(4)圖文并茂,教材中許多內容是以圖代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形成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形成關注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
教學難點: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教學思路:
在進行碳的單質時,應注意聯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見到的物質以及緊密聯系社會和高新科技來分析它的結構、性質及其與用途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要積極參與活動與探究,討論、歸納、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與物質狀態和性質的關系,學習碳的氧化物時應注意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及社會實際分析歸納碳的氧化物的性質、用途以及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學習本單元時,要“突出典型、體驗探究、挖掘本質、揭示規律、掌握類型”,這種從個別到一般的科學方法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許多內容以圖代文,以幫助學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質、用途及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圖形,理解圖示涵義,掌握圖示有關知識,想象、推測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為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備的基礎。
中考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質、制法及用途是歷年來中考必考內容。預測今后中考中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制法、用途的開放性、綜合型題目會有所增加。特別是運用二氧化碳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和分析其用途,根據化學現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質及對環境報護和農業發展等問題的考查將會迅速成為熱點,關于碳單組織及一氧化碳,今后中考命題會將其他氣體或單質碳與一氧化碳組合,比較其異同點,找出鑒別、分離、除雜的方法,或將氣體燃燒,通過對其現象的觀察、產物的檢驗,推斷氣體的組成,或運用關于新的單質碳及一氧化碳對空氣污染的研究成果作為新信息,考查有關基礎知識及運用知識的能力,試題以選擇、填空題為主,開放性、綜合性試題將會增加。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不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