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說課稿
2.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原子的基本性質。
3.列表比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異及相互關系,進行抽象思維訓練。
4.對于原子結構的教學,仍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結構;充分利用模擬動畫,進一步學習原子的組成。
三.說學法
主線: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得出結論
1.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實驗入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積極思維,并借助形象、直觀的模擬動畫,接受微觀粒子的客觀存在。
3.引導學生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引出新知識。
4.通過小結、課堂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四.說課堂教學程序
1.課前準備
利用電腦制作相關課件:水電解反應實質-氫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鈉原子核的結構分析。普通氫原子核的結構分析.
5. 復習引入,提出問題
首先復習提問三個問題: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什么?能用肉眼觀察到水分子嗎?水中的水分子是靜止不動的嗎?然后提出疑問:既然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學性質的一種很小的微粒,那么它能不能再分呢?
3.實驗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通過回憶水電解實驗,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體積較少的氣體,引導學生直觀接受水電解反應的事實: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反應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并及時提出疑問:在通電條件下水是怎樣轉變成氫氣和氧氣的呢?引導學生帶著疑問,積極思維,并結合水分解反應實質的模擬動畫,通過觀察、分析得:在反應過程中,構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氫微粒并沒有改變。從而引出課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通過觀看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錄像,演示氧化汞分解反應實質的模擬動畫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概念;通過觀看硅原子圖像照片,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可知的。
4.分析、比較、歸納
a.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兩個反應實質的模擬動畫,分析比較得: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氧氣、氧化汞等;有些物質則是直接由原子構成的,如金屬汞等。
b.提出問題,(如: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大嗎?那么原子呢?分子總在不斷的運動,構成分子的原子呢?等)引導學生回顧分子總在不斷的運動的基本性質,結合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出原子也是在不斷的運動等的基本性質。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及歸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