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九年級歷史上期末復習學案
專題三:經濟(經濟是基礎)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農民贖買土地的使用權,所有權歸地主
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新興地主所有)
專題五:改革
世界近代改革:
●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
◆內容:①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②贖買份地 ③農民仍歸“村社”管理。
◆實質:對農民的掠奪。
◆評價: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沙皇專制制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日本1868年 明治維新:
◆ 內容:①政治上:廢藩置縣 ②經濟上:殖產興業 ③ 文化上:文明開化。
◆1889年,日本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開始了憲政統治。
俄、日改革的相同點:①目的:擺脫危機,鞏固統治②方式、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③影響: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同時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戊戌變法:
◆序幕:公車上書。
◆時間及標志:1898年,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
◆內容:①政治: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②經濟:發展農工商業 ③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④文化教育:創辦刊物,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作用: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比較中日改革:中國失敗、日本成功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②改革派力量不同
現代改革
●社會主義改革:成功的:中國的鄧小平改革
●資本主義改革:羅斯福新政
認識:① 改革勢在必行 ② 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 ③ 改革要實事求是、堅定不移等
專題六:對外交往
一戰后:參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會和1920—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
中國的權益受到侵犯:雖為戰勝國,但巴黎和會卻無視中國的合法權益,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作為華盛頓會議的參加國,卻被迫接受“機會均等”、“門戶開放”的原則。
專題七: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方式及代表國家:
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共和制)
民族解放運動:美國(總統制)
資產階級改革:日本(君主立憲制);俄國(沙皇專制)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與發展
1.誕生 ◆ 時間:1848年2月; ◆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 ◆地區:歐洲
2.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是:巴黎公社(1871年)
3.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時間和標志: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
4.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時間和標志: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新中國成立后,實行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
◆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
◆縱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程及所取得的成就,我們可得到什么經驗或教訓:
①要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②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③要加強執黨的自身建設等
專題八:近代化的歷程
從14—18世紀整個世界開始逐步沖破封建社會的束縛,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
1.這一時期,歐洲在思想、經濟、政治領域沖破封建束縛,跨入近代社會的重大事件主要有: 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