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中古歐洲社會》教案分析
教師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說明:在整個中古時期,教會對西歐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深遠。以后西歐出現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等重大事件,無不與教會有關,也與城市的重新興起有關。
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理清線索:
西歐城市在什么時候重新興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為什么?(11世紀西歐城市普遍興起,發展最快的是意大利和法蘭西南部。那里既有西羅馬帝國的手工業和商業基礎,又適于同拜占廷帝國以及東方維持政治、經濟上的聯系,城市容易發展。)
法國瑯城的市民起義反映了什么?(隨著城市的發展,市民與封建主之間的階級沖突日益尖銳。)
市民里主要有哪些人?從中逐漸產生了哪一種新的階級?(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早期資產階級)
西歐城市重新興起有什么意義?(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
經濟方面,城市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
政治方面,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利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它們與王權聯合,共同對付大貴族。城市里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
思想文化方面,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拜占廷帝國的滅亡
教師演示課件,引導學生直觀地形成拜占廷帝國疆域的空間概念。讓學生欣賞圖片和課件中的索菲亞大教堂,感受拜占廷文化的輝煌。(教師說明: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還未能建立一種與古典文明媲美的新文化。而拜占廷帝國則融合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和東方文化,絢麗多彩,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世界。)
后來,拜占廷帝國怎樣由盛轉衰?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過程:6世紀后四處征討,財盡民窮,到處遭遇反抗→國力衰弱,外患不斷,13世紀上半期曾被西方軍隊征服→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原因:拜占廷帝國的統治者無視西歐城市出現之后悄然興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持續了若干世紀之后,拜占廷帝國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所淘汰。
啟示: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
教師運用課件,演示講解奧斯曼土耳其興起過程。(奧斯曼土耳其人原來住在里海東南的呼羅珊一帶,后來西遷到小亞細亞,投附于羅姆素丹國。到了奧斯曼在位時宣布獨立,擴張領土,占領拜占廷帝國的布魯薩,定為首都,迅速強大起來。14世紀下半期,奧斯曼土耳其開始侵入歐洲大陸,占領巴爾干大部分土地。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遷都于此,拜占廷帝國宣告滅亡。君士坦丁堡今天也稱伊斯坦布爾。17世紀時,奧斯曼土耳其封建軍事帝國的疆域包含了歐、亞、非三洲許多地區。)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練一練”:下面敘述中,不正確的選項是( b )
①13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國家建立起來
②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廷帝國
③西羅馬帝國滅亡后5xx年,東羅馬帝國也滅亡了
④東羅馬帝國被奴隸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