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 課 工業革命 教案(精選2篇)
第20 課 工業革命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是工業革命和其首先發端于英國的原因,開始于棉紡織工業部門;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富爾頓發明汽船;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工業革命的影響。
2、通過對英國工業革命前提、條件、影響的教學,培養學生辯證看問題和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閱讀歷史資料,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英國工業革命原因、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的發展需要技術革新,推進了科學的進步。并使學生形成根據社會需要努力學習,確定人生定位的意識。
通過工業革命影響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用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社會發展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
、儆I革命的前提、條件是重點,因為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是確立工業革命為什么從英國開始,工業革命的過程和影響的基礎,工業革命為什么從英國開始因為資本主義制度首先在英國確立。而工業革命條件國內外因素決定了工業革命的廣度和深度。同樣正因為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從而出現大規模的殖民擴張,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谕咛馗牧颊羝麢C。因為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發明是里程碑,使蒸汽輪船和蒸汽火車的出現成為可能,縮短了時間和空間,世界日益成為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教學難點 :
工業革命的影響是難點。工業革命的影響不僅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世界的發展和變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為學生年紀小,所學知識有限,難以理解。講清此點有助于學生掌握事物內在聯系,加強歷史本質認識。
重點突破方案:
1.英國工業革命前提,講清英國最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為鞏固統治,必然要發展資本主義,以滿足資產階級發財致富的愿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前提。
2.英國工業革命條件,結合教材圖表講解,直觀形象。提問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上述條件是機器生產必不可少的?
3.出示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圖片,簡述過程,建議學生思考并討論:為什么瓦特能取得如此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機有什么意義?
難點突破方案:
通過材料和提問解決
材料:“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驚人的發展。以英國為例,從1770年到1840年,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20倍。……英國原棉消耗量從1800年的5200萬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萬磅。生鐵產量1720年為25000噸,1840年增至139640噸。煤產量1790年為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
——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插圖:“工廠中的童工”
1.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并提問:2.以上數字反映什么問題?引起社會關系方面最深刻的變革是什么?(閱讀教材)結合教材插圖“工廠中的童工”,3.思考說明什么問題?工人們會有什么反應?(小結:隨著工人階級隊伍逐步壯大,覺悟提高,工人運動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出示材料,提問:4.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什么影響?(破壞與建設)
教學思路設計
利用材料、圖片、視頻、課件等現代多媒體手段還加上提問討論等方式有機的相結合,幫助解決教學重點: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突破難點工業革命的影響。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同時將學生的視覺、聽覺、思考等多種功能發揮出來。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瓦特改良蒸汽機
難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學手段:講述法、引導學生討論
教 具:錄像、電腦圖片
媒體資料:火車發明錄像節選、棉紡織機械工具發明和改進的電腦圖片
教學過程 :
[ 出示材料]
“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機把工廠手工業變成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論》
恩格斯所說的“比較平靜的變革”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指工業革命。(板書課題)
一、 工業革命的定義
什么是工業革命?最早從哪個國家開始?
二、英國工業革命(18世紀60時年代)
與手工勞動相比,機器生產具有哪些優勢?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早采用機器生產呢?為什么工業革命最早開始于英國呢?它具有哪些有利條件?(閱讀教材第一段內容和圖表小字概括)
1、 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 概括)英國最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為鞏固統治,必然要發展資本主義,以滿足資產階級發財致富的愿望,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前提。
為什么上述條件對機器生產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工廠手工業能否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要求?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
[出示材料]
“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廠手工業也不能再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
——《共產黨宣言》
這樣,改進工具,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著人們去發明創造,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產生于棉紡織業。
2、 進程:棉紡織機械的發明和改進
、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出示投影:歐洲的舊式紡車;珍妮紡紗機;騾機;水利織布機等圖片)
。ǜ攀雒藜徔棛C械的改進過程,推動整個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
以水利代替人力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是,以水利作為機器動力受到哪些條件的限制?(思考、討論)
這些限制了機器的推廣。如何解決這一動力問題,成為當時生產發展的迫切需要,在這種客觀形勢下,徒工出身的機械師瓦特改良蒸汽機成功了。
② 瓦特改良蒸汽機
瓦特之前,蒸汽機已經發明了,作為礦井的抽水裝置卻無法用于紡織機器。1769年,瓦特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試驗,發明了第一臺單動式蒸汽機,但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經過不斷努力,1782年,又將單動式運動改變為旋轉運動,1785年,經過改良的蒸汽機用作紡織機器的動力,效率大為提高,其他工業部門也隨之廣泛采用蒸汽機。
瓦特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僅僅是因為靈光一閃嗎?(思考、發言)
瓦特的成功決非一次靈感突發,而是刻苦的鉆研于學習,并且深入了解社會的需要。因此,每一項科技發明的出現,都是社會需要與個人奮斗、不懈努力的結果,是主觀努力和客觀需要的成功結合。
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機有什么重要意義?
19世紀上半期,英國基本上用大機器生產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用機器生產機器,完成了工業革命。(時間:19世紀上半期)此后,法、美等國也進行了工業革命。
蒸汽機的使用也刺激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板書)
三、交通運輸的革新
[出示圖片:富爾頓和他的汽船]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制造的45米長的汽船“克萊蒙特號”在哈得孫河試航成功,1838年,美國的“大西洋號”單靠蒸汽機的推動,只用15天時間橫渡大西洋成功。
交通運輸革新中影響最大的是火車機車的發明和鐵路的興建。
[出示圖片:史蒂芬遜和他發明的火車機車] 1830年,史蒂芬遜改進的新機車“火箭號”在利物浦至曼徹斯特的鐵路段創造了每小時58千米的高速。20年后,英國鐵路近1萬千米,40年后,世界鐵路總長超過20萬千米。
思考:以上數字說明什么問題?為什么鐵路發展如此之快?(討論)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出示材料]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驚人的發展。以英國為例,從1770年到1840年,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20倍!尴牧繌1800年的5200萬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萬磅。生鐵產量1720年為25000噸,1840年增至139640噸。煤產量1790年為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
——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以上數字反映了什么問題?
。üI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工業革命除在經濟領域產生巨大影響外,在社會關系領域最深刻的變革是什么?
[閱讀材料]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指出:“新生的工業能夠這樣成長起來,只是因為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中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把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它排擠了小資產階級,并把民間的一切差別化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地位。”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閱讀教材小字,思考討論并回答)
(提示:一些歐美強國實力大增;對外進行殖民掠奪,是東方從屬于西方;客觀上傳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世界聯系進一步加強;城市化進程加快)
板書設計
第20課 工業革命
一、 工業革命的定義
二、 英國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
1、 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建立
2、 進程:棉紡織機械的發明和改進
、 珍妮紡紗機
、 瓦特改良蒸汽機
三、 交通運輸的革新
1、 富爾頓發明汽船
2、 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
四、 工業革命的影響
1、 生產力極大提高
2、 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
3、 改變世界的面貌
第20 課 工業革命 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什么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英國工業革命從棉紡織部門開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富爾敦發明汽船。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工業革命的影響。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是英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2.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要努力掌握科學技術。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在教師幫助下,要求學生結合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及后果進行思考,加以認識,從而提高辯證看問題和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掌握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從而培養分析綜合和概括的能力。
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和影響;瓦待改良蒸汽機。
難點:工業革命引起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
(二)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世界古代史,你們能不能說出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出現的時間和地點?(生答:14世紀工場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的出現)(
(師:)手工工場階段從14世紀就在歐洲開始了,持續了大約400多年,當歷史發展到18世紀60年代時,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發生了,這次革命被恩格斯稱為工業革命,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工業革命。
〔講授新課〕
第20課 工業革命(板書)
這場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隨英國之后,法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也先后進行了工業革命。
為什么工業革命開始于英國,而不是英國以外的什么別的國家?
一、英國工業革命(板書)
(提問學生后)老師概括出一句話:因為英國最先具備了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或條件)所以,它首先在英國而不在其它國家發生。
那么,英國具備了工業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條件呢?
請同學們看書P131。
(師問)什么是工業革命的前提?
(生)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師講授)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一方面,掃除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促使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工業革命就是資本主義生產力迅速發展的產物;另一方面,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后,也必須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所以,在英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所需要的一切條件都因為有了資產階級的政權而得到了保證。因此,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既是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前提,也是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
1.工業革命的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板書)
我們再一起來了解一下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都有哪些,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31頁圖表,然后回答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生)①雄厚的資本;②充足的勞動力;②豐富的資源和原料;④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師)對,這四條都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下面我們看看這些條件是怎樣產生的?
2.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板書)
、傩酆竦馁Y本(板書)
請同學們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資本原始積累的知識,想一想,英國資本原始積累有哪兩個主要來源?
(生)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和殖民掠奪、販賣黑奴。
(師)對,一是通過圈地運動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31注釋①);第二個來源是殖民掠奪和販賣黑奴;哪位同學能舉例子來說說?(因為學生已學習過第15課,所以學生可以舉出如下例子:英國在侵入印度后的1757年到1815年共48年間,就從那里總共榨取了十億英鎊的財富。再有,僅利物浦一地的奴隸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間,就販賣奴隸33300多人,賺得1500多萬英鎊)
(師)這些大量的錢財都轉化為資本,使工業革命有了雄厚的資本。
、诔渥愕膭趧恿(板書)
我們再來分析工業革命的的第三個必要條件:充足的勞動力。
這要從圈地運動談起。同學們都知道,圈地運動在英國早就開始了。不過,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圈地運動是零星地、非法地進行,革命后則公開地、大規模地進行,被剝奪土地的農民四處流浪,涌入城市,隨時準備接受資本家的雇傭。這就為工業革命的進行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
③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板書)
第三個必要條件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有豐富的資源和原料。英國本土煤、鐵資源十分豐富,更多的原料則是從海外殖民地掠奪來的。
、芎M赓Q易的迫切需求(板書〕
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不僅為英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廉價的充足原料,也為英國提供了廣大的銷售市場。18世紀中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市場不斷擴大,海外貿易需求增加,盡管當時英國擁有歐洲第一流的手工工場,工場的規模上很大,勞動生產率也較高?墒牵吀偸强咳肆Γh遠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需要,這就必須增加商品的生產,而為了增加商品的生產。就必須改進生產技術,用大機器來代替手工,于是,工業革命就被提到了日程。18世紀60年代,英國最早具備了進行工業革命的資本、勞動力、資源、市場這四個必要條件,所以,一場對人類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工業革命就在英國首先開始了。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英國工業革命的過程。
3.工業革命的進程(板書)
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產生于棉紡織工業部門。
①棉紡織機械的發明和改進(板書)
在這方面的重要發明,請同學們看第132頁圖表(此處先讓學生看課本,然后老師對照課文插圖或幻燈教具,逐一講解如下)
珍妮紡紗機(板書):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是歷史必然性所決定的,然而,必然性又總是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的。比如說,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從飛梭引發的。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飛梭使織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紗頓時供不應求,這就引起了紡織工業各部門各環節的連鎖反應,到了1765年,經過幾年心血的研究,紡織工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終于發明了手搖紡紗機。請同學們看課本P132《珍妮紡紗機》圖。珍妮紡紗機紡紗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他用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這臺機器為“珍妮紡紗機”,它被認為是工業革命的第一臺機器,工業革命以此為起點開始了。
水力紡紗機(板書):珍妮機雖然提高了紡紗速度,但紡出的紗并不理想。為什么呢?(生:紗細而易斷)對,為了克服這一弱點,有一個學徒出身的種表匠阿克萊特克服困難,苦心鉆研,在1869年發明了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很結實,但是紡出的紗較粗。
“騾機”(板書):后來工人克隆普頓將“珍妮機”的一部分和水力紡紗機結合,發明了“騾機”,英語mule,漢語喻結合兩種機器優點。它能同時轉動幾百個紗綻,紡出的紗既細又結實,請同學們看Pl32騾機圖。
水力織布機(板書):棉紡織業包括紡和織兩個相關部門,紡紗環節的重大突破,把織布環節又拋到了后面,這就促使人們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突破,有一個叫卡特萊特的鐘表匠想,既然機器能用于紡紗,就一定也可以推廣到織布,經過研究,他終于發明了水力織布機,提高織布效率40倍,隨即大規模的織布廠就出現了。
②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板書)
我們已學習了紡織部門的四個機械發明,這四部機器,除了珍妮機是以人力為動力的,其余三部是以什么做動力的?(生:水力)沒有水的地方或冬季結冰能使用嗎?(生;不能)因此,以水力為動力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就需要一種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動力來帶動機器。解決機器動力問題的人是學徒出身的瓦特。他童年時就善于觀察事物。他經過20多年的研究,同時吸收前人成果,終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機(板書)。請同學們看P133圖,它是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裝置,把它裝到紡紗機中,就能帶動機器紡紗,把它裝到織布機中,它就可以帶動機器織布。后來,不僅紡織工業采用機器生產和蒸汽動力,而且在冶金、采礦等部門也都進行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上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隨即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也都進行了工業革命。
二、交通運輸的革新(板書)
隨著工業的發展,交通運輸被提到了日程。請同學們看課本134頁和135頁兩幅圖《歐洲舊式馬車》、《運煤木軌道》。工業革命以后,大機器生產需要運進大批原料并及時把堆積如山的產品運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簡陋的運輸工具就無法勝任了。于是交通運輸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這方面的突破首先發生在美國。哪位同學能說說美國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此處采用老師提問,學生看書后回答如下:富爾敦發明了汽船、史蒂芬遜發明了火車機車,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邊講解邊板書如下:)
1.富爾敦發明了汽船(板書)
1807年,美國人富爾敦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造成第一艘汽船“克萊蒙特”號,請大家看課本插圖。十幾年后,美國輪船“大西號”橫渡大西洋成功,從此,汽船開始在遠洋航行中發揮重大作用。
2.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板書)
請大家看課本的插圖,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遜發明了一臺蒸汽機車,這臺機車在前進時不斷從煙囪里冒出火來,因此被稱為“火車”。1830年,英國正式使用了火車,從此,鐵路交通飛速發展。
哪位同學能簡要敘述一下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發明?從工業革命過程中的發明家身上,你們發現他們有些什么共同特點?(此處讓學生進行二、三分鐘發言、討論,進行科技是生產力,要從小刻苦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技術的思想教育,然后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小黑板或幻燈片《工業革命各部門的互相聯系》,老師進行小結如下:)英國工業革命中最具有重大意義的幾項突破性發明之間是互相推動的。從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英國工業革命從棉紡織業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推動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新動力又推動了冶金、采礦等重工業部門采用新技術,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三、工業革命的影響(板書)
這樣一場范圍極廣的工業革命對人類歷史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促進經濟迅速發展(板書)
同學們請看英國棉花、生鐵產量增長表,我們以英國棉加工和生鐵產量為例,珍妮機發明的前一年即1764年,英國棉花加工量為380萬鎊,到1789年就增長至3240萬鎊;1740年英國生鐵產量僅有1.7萬噸,1800年增至25萬噸。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也說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
2.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板書)
工業革命是從技術革新開始的;卻不同于一般的技術革命,那就是它不僅給生產領域帶來了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使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板書),這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社會后果。資本家用種種手段,如設法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壓低工人的工資,大量使用廉價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們用自己的勞動和發明所創造的巨大財富,落到資產階級手中,無產階級卻日益貧窮(此處用幻燈片《礦井中的童工》圖)。這就使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化了。
3.造成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落后(板書)
工業革命完成后,一些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強國的掠奪和傾銷造成了亞、非、拉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落后。以印度為例,英國對印度的棉紗輸出造成印度棉織工業急劇衰敗。
〔小結歸納〕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于18世紀首先發生在英國不是偶然的,1689年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業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的前二道題。
(2)補充問答題:工業革命產生了哪些影響?
(三)教法建議
本課以講述法為主,同時可采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提問、看圖等方法,尤其要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
板書:
一、英國工業革命
1.工業革命的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2.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
、傩酆竦馁Y本
、诔渥愕膭趧恿
、圬S富的資源和原料
④海外貿易的迫切要求
3.工業革命的進程
、偻咛馗牧颊羝麢C(1785年)
二、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1.富爾敦發明汽船
2.史蒂芬遜發明火車
三、工業革命的影響
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促進經濟迅速發展
2.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
3.造成亞、非、拉美的貧窮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