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
2、學生得到“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作用效果越顯著;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作用效果越顯著”的結論并確認后,由教師引導全體學生類比“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幾種方法”,得到“當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時應通過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得到壓強的定義,并以數學的方式表達壓強,得出計算壓強的公式;再次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例題的計算,告訴學生壓強的單位以及物理意義。強調要注意的問題,告訴學生這個知識可以用來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如可以根據物體能承受的壓強來計算面積、高度等),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知道學以致用。
4、通過生活和生產中的例子,提出“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新問題,并讓學生討論交流以后回答。然后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來強化理解。
六、教學活動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生學習評價指標
教師聽后建議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興趣
多媒體播放氣功大師“胸口碎大石”的表演、出示蟬的口器插入樹皮、駱駝的腳掌沒有陷入沙子等圖片
要求學生描述上述現象并思考
觀看多媒體積極思考相關知識尋求解答
能否想到從“壓力作用效果”來解釋(想不到也不要緊,下面還有類似的實驗,這里主要是激發興趣)
新課教授
提出問題
做一面用手指、另一面用手掌壓氣球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再讓學生親身體驗,進一步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做分別用兩個食指壓鉛筆兩端的實驗,通過親身體驗,進一步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提出問題
能否說出壓力大小是相同的;
能否說出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能否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
進行猜想
啟發學生進行猜想
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進行猜想
能否猜想到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等因素有關
設計實驗
給學生分組、啟發學生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的時候應該怎樣設計實驗,用到什么方法
跟小組的同學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能否想到要控制變量;
能否說出控制壓力大小不變、改變受力面積的辦法;
能否說出控制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大小的方法;
能否說出應該怎樣根據實驗現象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跟所探究的因素的關系;
選擇器材,進行探究,各小組得出探究結論
引導思考和選擇所需器材,進行細節上的困難排除
積極參與方案設計和器材選擇,并積極參與實驗,并對現象進行思考
能否順利完成探究;
能否利用所得的數據或現象,分析歸納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
能否達成與同學的合作;
交流和評估
組織學生與別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的交流,并審查自己小組的實驗與別組的異同
與別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的比較,審查自己小組的實驗與別組的異同和是否科學、可靠
能否積極參與交流并評估自己或別組的問題;
能否發現雖然實驗方案、實驗器材、實驗過程都不同而結論卻都相同
確認探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