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神奇的壓強
第十章 神奇的壓強一、課標要求
1.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
解讀
對于壓強的概念,《課標》與原來的教學大綱要求相比有較大不同。知識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但過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有很大提高。要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探究來學習。這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教師設計、組織、指導科學探究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2.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會估測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產生壓強的大小。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讀
對壓強計算的要求,屬于“理解”水平層次,與原來教學大綱相比降低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壓力、受力面積、壓強這三個量中的兩個,能夠計算出第三個,不要求與其他公式綜合解決計算問題。 “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這項要求,屬于“了解”水平層次,既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把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
3. 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液體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
解讀
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對知識點本身只作“了解”要求。
4. 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初步認識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解讀
通過實驗或日常現象,讓學生感受大氣壓的存在。由于托里拆利實驗不便在教室里演示,讓學生“了解”這種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即可。
二、本章教材分析
1. 本章概述
本章是在前面學習了力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壓強。主要內容有:壓強、液體的壓強以及大氣壓強等。壓強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生活實際中都經常用到,也是后面學習浮力和高中學習氣體性質的基礎。
壓強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實踐中都經常用到,又是后面學習浮力和高中學習氣體性質的基礎。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周圍世界的科學認識,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物理問題的興趣。
本章教材大體按照“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的順序編寫,其中壓強是貫穿本章的核心概念。第一節通過學生感到神奇的“大型載重車的許多輪子”和學生十分熟悉“按圖釘”兩個例子,讓學生感受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安排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建立壓強的概念。在學習壓強的基本概念后,第二節通過兩個學生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液體壓強的“神奇”,接著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隨后通過理論推導和例題介紹液體壓強的定量計算,并通過“連通器”的介紹,使學生“從物理走向社會”。第三節首先安排了兩個學生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日常生活現象,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并通過“人對大氣壓變化的感受”、“日常生活應用”和“航天事業”三個側面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使學生對壓強的認識得以擴展。
本章教學重點:壓強是貫穿本章的重要概念,因此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壓強的概念、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感受大氣壓是本章的重點。另外控制變量法是本章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學的重點。
本章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是本章的難點,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來定量描述壓力所產生的效果,他們常常錯誤的把壓強和壓力混為一談。學習液體壓強的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這方面的感性經驗又比較少,所以會形成難點;因為學生體驗不到大氣壓的存在,而需要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才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這會造成學生理解大氣壓的困難,尤其是測量大氣壓和利用大氣壓知識分析解釋有關現象時,可能弄不清其中的物理情景,思路和表述語言都會出現混亂。本章科學探究實驗較多,學生如何設計和描述實驗方法和過程、如何得出正確的結論等也是教學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