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上《成功》閱讀練習
對比演練江蘇海安丁所中學 丁海意親愛的同學,九年級的我們開始了嶄新的語文學習之旅,學習內(nèi)容、學習習慣、學習方式都正在發(fā)生一場“革命”。對此,你肯定有了真切的感受。我們這次演練,與其說是測試,不如說是舞臺。在此,你盡可以全面展示聽、說、讀、寫的學識與才華。要堅信:真情的體驗、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創(chuàng)新永遠是最有價值的!你一定會成功的!——老師的話甲文:成功(節(jié)選)季羨林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學術(shù)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不稀見,我除了xiàn 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一詞。對于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至于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yù 戶曉。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ráo 舌。談到機遇,往往為人所忽略。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qī 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在這里,古人的教導(dǎo)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文公。他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兩句話是大家都熟悉的。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季羨林(節(jié)選)季羨林被稱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這是名fù 其實的稱號。不過,我想說,他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為發(fā)揚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是“中國的jí 梁”。季羨林留德十年,時間是夠長的,但是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沒有去過其他城市,更不用說是歐洲其他國家了。沒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沒錢,更重要的是沒有時間,或者說,還有比旅游更讓他感興趣的事。在他看來,獨自一人暢游在書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遠甚于去高山濱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語言、宗教、碑銘等,對一般人來說,是極其枯zào 乏味的事情,而他卻情有獨鐘,樂此不疲。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如果季羨林沒有這種好讀書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學生那樣,終日忙于旅游,購物,跳舞,搓麻,談情說愛,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學業(yè)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呢?又怎么會有今日fēi 聲中外的學界泰斗季羨林呢?在這些年里,季羨林一直沉迷于書山書海中,不但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和健康,也忘記了燕園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