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05年九年級語文下第一單元測試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5.請寫出你對“鄉愁”含義的理解。
6.詩的每一節都對應著人生的某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7.具體說說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華的?
(二)
礁 石
艾 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體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片,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8.“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這句表面寫海浪,想一想“海浪”象征了什么?“無休止”“撲”說明了什么?
9.“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一樣/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這里塑造了礁石什么形象?“礁石”象征了什么?
10.讀完這首詩,請根據礁石的形象,聯系現實,談談你對礁石的感受。
(三)
夜步十里松原
郭沬若
海已安眠了。
遠望去,只見得白茫茫一片幽光,
聽不出絲毫的濤聲波語。
哦,太空!怎么那樣地高超,自由,雄渾,清寥!
無數的明星正圓睜著他們的眼兒,
在眺望這美麗的夜景。
十里松原注中無數的古松,
盡高擎著他們的手兒沉默著在贊美天宇。
他們一枝枝的手兒在空中戰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經纖維在身中戰栗。
注: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島北端的博多海灣畔。
11.“海已安眠了……聽不出絲毫的濤聲波語”,請試著描述那博多海灣的靜謐夜色。
12.“無數的古松/盡高擎著他們的手兒沉默著在贊美天宇”,詩人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描畫古松?
13.“哦,太空!怎么那樣地高超,自由,雄渾,清寥!”“他們一枝枝的手兒在空中戰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經纖維在身中戰栗。”仔細體會這兩句,想一想其中蘊藏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寫作(40分)
14.女媧造人的神話說明了祖先對土地的崇拜;開拓疆土是古代許多統治者成就霸業的目標;而保衛土地的故事更是不計其數。如今,土地又被賦予了環境保護的意義。土地,哺育了人類,續寫著輝煌。
請以“土地”為話題,寫一篇抒情性文章或一首小詩。
☆ 能力提升平臺
一、1.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
2.符合題意要求即可。
3.阿姨,剛才我拿十元錢買了單價四元六角的一支鋼筆,沒等您找錢我就走了,請您費心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謝謝,給您添麻煩了。
4.見教材。
二、(一)5.“鄉愁”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思想中最執著的主導情感——中國意識。在詩中,隨著“鄉愁”在人生每個階段對應物的改變,“鄉愁”的情緒越來越濃,最終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為帶有普遍意義的家國之思。
6.空間的阻隔,即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游子與大陸的分離。
7.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愁的媒介。到后來,一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