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原文和賞析(精編版)
九下古詩詞原文和賞析1.飲酒(第五首)【東晉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評析】這首詩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風光的真情和高潔人格,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和曠達的心胸,以及向往閑適的田園生活、淡泊名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行路難【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評析】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為李白餞行。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了他準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首詩通過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3. 游山西村【南宋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評析】這首語調自然親切的詩歌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表達了作者對農村風光和淳樸的民俗的贊美,流露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詩人陶醉于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的太平景象,展示了農村自然風景之美、農民淳樸善良之美,反映了他鄉居閑散仍然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情感。
4. 觀滄海【東漢末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評析】“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觀察的方位、地點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領全篇,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雖是秋天,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現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這首詩不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觀滄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融合。全詩的基調蒼涼慷慨,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