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原文和賞析(精編版)
5. 江城子•密州出獵【北宋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評析】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渴望抗擊侵略、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與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豪興勃發,氣勢恢宏,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開始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氣勢磅礴、雄壯的特點。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以“老”襯“狂”,更表現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令許多尚氣節之士義憤難平。想到國事,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于是蘇軾借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愿和盤托出,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作者運用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少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6.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代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評析】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叭缇邸被o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如怒”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芭弊诌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第三句寫潼關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里潼關路”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第二層(四至七句),寫作者途徑潼關時的所見所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巴鞫,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只剩下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令詩人躊躕傷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皩m闕萬間都作了土”,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爭中苦不堪言。為下文抒情和議論做鋪墊。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表現了詞人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關懷。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寫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