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2
(6)母親是一個普通的民辦教師,她十幾年如一日,對黨的教育事業忠心耿耿,滿腔熱忱,她在教學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常常備課到深夜,連節假日也沒有休息過,有時甚至還帶病工作。母親的心血沒有白費,她所教的班級,在全鄉統考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母親也連年被評為模范教師。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項都符合題意,但略作分析,可見其高低。材料(1)失之膚淺平淡,這樣的愛孩子,高爾基曾說過“連母雞也會”,難以打動人。與之相比,材料(2)較為生動典型,但有似曾相識之感;寫濫了的材料,再生動,其感染力總會有所減低。要想用這一類的材料寫好文章,必須變換角度,挖出新意,必須有真摯濃厚的感情,必須有較高的表達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較生動,并且把題目翻出新意來,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寫出老師有顆“慈母心”,可供選擇的材料雖多,但如無突出的材料會寫得平淡。相比較,材料(3)最具有時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這個材料可較曲折地表現出母愛的深沉和偉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強。材料(6)重點表現的是母親的敬業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題。
實例三 題目:他(她)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題解:“朋友”,應為友誼深厚、關系非同一般的人。“朋友”之前以“真正的”限制,說明這友誼建立在真誠、健康的基礎之上,絕不是吃喝不分的“酒肉”朋友或講江湖義氣的“哥們”,更不指臭味相投的“一丘之貉”。“才是”放在“真正的朋友”之前進一步限制,點明這種友誼是經過曲折或較長時間的考驗才認識到的。
選材:
(1)他是我生活上的摯友,他慷慨大方,愿通有無。
(2)我倆是異姓兄弟,從未翻過臉、吵過架,我們的行動始終協調一致。有一次,我被人欺侮,他知道后.立即聚集了幾位好友,去找那人,為我報仇、出氣。
(3)我犯了錯誤,為此我憂慮、害怕,是他伸出友誼之手,使我擺脫困境,免遭處分。
(4)她在學習上無私地幫助我,為我釋疑解難,幫我復習功課。
(5)他是班里的尖子生,且一向待我很好,在學習上給我很多的幫助。中招前一天,我求他在考場上給我“幫忙”,卻遭到他的拒絕,結果,我以二分之差未升入重點中學。通知書下發后,他親自到我家,安慰我,鼓勵我,幫我提高認識,樹立信心。開學后,他還經常給我寫信,給我傳授學習方法,使我在思想上、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6)她從不隨便馬虎,對我的壞習慣(如抄作業、吃零食、說臟話、貪小便宜、小偷小摸、不守紀律等)盯得牢、不放松,我恨過她。但她不計較這些。在她的嚴格要求、耐心幫助下,我進步了。
辨析:對照題目,選材(1)中的人物,因為他慷慨大方,愿通有無,才成為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是這樣呢?就難說了,因此,他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選材(2)中“我倆”是講江湖義氣的“哥們”,為了朋友,他們可以不分是非,不講原則,甚至為了不受欺侮,可以拳腳相助。這種友誼是不健康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選材(3)中的他為犯錯誤者擺脫困境,免遭處分,很可能采取包庇、隱瞞的辦法,這不能使犯錯誤的朋友提高認識、改正錯誤;相反,因為可以輕易蒙混過關而有可能使犯錯誤者重蹈覆轍,犯更大的錯誤。這樣寫不合題意。如果他能勇敢地指出其錯誤,使之提高認識,痛改前非,這是可取的,但難以寫出新意;如果從幫助者的真正善意未被理解,曾遭到嫉恨、非難,但他一如既往、不計個人得失這個角度寫,是很能感染人的。選材(4)符合題目要求,但材料顯得簡單平淡,也缺少新意,不容易寫好。如果能在材料中突出其建立友誼的曲折、不平常,那也能感染讀者。比較而言,選材(5)(6)最好,兩個材料都十分切題、典型,有深度,也有新意,能較好地說明朋友的正直、真誠、無私,也有曲折,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