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2
一、舍舊取新
新穎獨特的素材,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能給人以新鮮的感受、新的啟迪;而一般地說,陳舊的素材沒有這樣的效果。舍舊取新就是在眾多的素材中,舍去陳舊的材料,選取新穎獨特的材料。
新穎獨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繽紛的“閃光點”;人的獨特經歷等。要特別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時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習以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選新”、“熟中選新”,就要靠敏銳的洞察力和仔細的分析,靠堅持不懈的川練。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場面,人的復雜經歷……)運用得當,可以很好地表現深刻的主旨,反映時代風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這樣的素材難度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較小,也難以運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選材中舍棄這樣的“大”素材,而選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從小處落筆,以小見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無社會意義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質、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小”素材。這樣的“小”素材主要有:蘊涵著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時代大背景、反映時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場景;能反映事物本質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細枝末節。要選出這樣的“小”素材,關鍵是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進行仔細分析,發現其隱含的深刻意義。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選材時對眾多的素材必須去粗取精,即舍棄粗糙的(對表現中心思想沒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選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現中心)素材作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種以少勝多的方法。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所用的三個材料,就是從二十多個素材中精選出來的,這三個材料充分表達了文章的中心。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記敘文、議論文的選材。記敘文,選取事情發展中最精彩的片斷來反映事物本質,舍去一般性片斷;選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跡、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跡、經歷,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議論文,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論據來證明論點,能收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效果。
【實例解說】
實例一 題目:潤物細無聲 ——x老師二三事
題解:“潤物細無聲”是杜甫《春夜喜雨》詩中的名句,這里是借用其比喻義。把正副標題結合起來看,是要求通過兩三件事,來表現教師——人類靈魂的雕塑家注重言傳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潛移默化,耐心細致地啟發、教育、培養學生。
選材:切合題意的材料很多,試舉三組如下;
第1組:(1)值日同學把垃圾掃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習時,x老師不聲不響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來水沒關好,同學們視而不見,x老師默默地把水龍頭擰緊才去打飯。
(3)夏日中午,幾個同學亂扔冰棒雪糕紙,x老師一一拾起,丟進廢紙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