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導學案
第二句后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話表現了亮以身許國的意志和決心。 ▲▲▲智力練習 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并州守。素結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兒數百。各騎竹馬②,迎拜于道。問使君③何日當還伋,計日告之。既還。先一日,伋恐違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與竹馬童兒道旁偶語,乃以不肯失信于兒童。先歸一日。寧止野亭以候期,可謂信之至矣。 注釋:①行部:巡視州郡。 ②竹馬:兒童放在胯下當馬騎的竹竿。 ③使君:漢代稱刺史為使君,漢代以后尊稱州郡長官為使君。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素結恩德 平素或“一向”、“平時” ②后行部至西河 到 6.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郭伋比約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擔心自己失信于孩子們,就在路邊的野亭里信了一夜,準備第二天和孩子們相見。(擔心自己失信于孩子們) 7.郭伋在漢代以賢良著稱,數百兒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傳為美談。閱讀本文,說一說郭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郭伋是一個對兒童守信、親切和藹的人。(“講信用,喜愛兒童”) 8、識記、運用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歇后語 成語(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2)運籌帷幄 注解:指擬定作戰(zhàn)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出處:《漢書·高帝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歇后語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劉備三請諸葛亮——誠心誠意 門角里藏著諸葛亮——暗中盤算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唱空城計——急辦法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當軍師——足智多謀;名副其實 諸葛亮的丑妻——家中寶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諸葛亮吊孝——假仁假義 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 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借東風——將計就計;金蟬脫殼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己 諸葛亮斬馬謖——執(zhí)法如山;不念舊情 9、分析本文結構設計。 分析形勢,提出建議:①廣開言路②嚴明賞罰③親賢遠佞 追述先帝,知恩圖報:報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提出請求,明確責任: 臨表涕零,情真意切。 教師學生批注欄: 【翻譯】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抗金名將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zhàn)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zhàn)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fā)早已花白。《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又能與諸葛亮相比呢。【賞析】該詩是陸游1186年春居山陰時所作。詩中追述壯年心情,自傷遲暮,致慨世事多艱,小人誤國,恢復中原的時機,一去不可復得。結尾提到諸葛亮的《出師表》(《出師表》中有“興復漢室,還于舊都”之語),正道出了陸游生平的心事,故引以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