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導學案
寡人諭矣( ) 大王加惠( ) 故不錯意也( ) 豈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 ) 徒以有先生也( ) 安陵君其許寡人( ) 3、結合注釋和資料,用現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4)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 4、詞語活用現象。 輕寡人與 請廣于君 5、一詞多義 使命( ) 雖然,受地于先王( ) 秦王使人( ) 秦王怫然怒( ) 倉鷹擊于殿上( ) 以頭搶地耳( ) 受地于先王( ) 以五十時之地而存者( ) 請廣于君( ) 以君為長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 7、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嗎?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8、秦王認為自己對安陵君是什么態度?秦王說的是否是真心話?說說理由。比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異同? 9、秦王說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秦王為什么要說“天子之怒”呢?唐雎舉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10、“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現了唐雎的什么精神?你認為唐雎的“懷怒未發,休 于天”正確嗎? ▲▲▲思考練習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 3、文章結構內容: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 第二部分(第2.3段)寫與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場斗爭有兩個回合,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 第二層(第3段),寫 第三部分(第4段),寫斗爭的結局。 4、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樣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據。 ▲▲▲智力練習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抄,抄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選自《 明史·張溥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