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導學案
援 殆 資 因 殷 存恤 戎 夷越 身 簞食壺漿 誠如是 日 ▲▲▲思考練習 1、一詞多義: 謂 謂為信然 謂先主曰 已 然志猶未已 自董卓已來 已歷三世 信 謂為信然 信義著于四海 欲信大義于天下 然 謂為信然 然志猶未已 用 遂用猖獗 賢能為之用 此用武之國 2、詞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簞: 壺: 3、句式 (翻譯出來) (1)判斷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2)省略句。君與俱來。 (3)倒裝句。時人莫之許也 4、諸葛亮替劉備設計的政治藍圖是什么? 5、諸葛亮為達到這個目標提出了什么戰略方針?根據是什么? 內政和外交方面應遵循的方針是: 諸葛亮先論述了占據荊州的必要性: 再論述占據荊州的可能性: 最后論述占據益州的可能性: 教師學生批注欄:【翻譯】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尋找?在錦官城外柏樹繁茂的地方。映著石階的綠草自成一片春色,隔著樹葉的黃鸝徒有好聽的聲音。三顧茅廬頻繁討論天下大計,兩朝的開創與輔佐老臣竭盡忠心。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
【賞析】詩人游覽武侯祠,描寫了武侯祠周圍的景色,抒發了對諸葛亮崇敬的心情及深切的緬懷。而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更讓詩人倍感惋惜。全詩內涵深刻,感人至深。 1.陳壽著《三國志》,與《史記》《前漢書》《后漢書》合稱《四史》,南北朝時宋裴松之為它作注,亦頗有名。 2.“對”,對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問的政治、軍事、經濟方面的策略叫“對策”。《隆中對》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XX年)十月劉備第三次訪問諸葛亮時,諸葛亮針對劉備所提的問題陳述其對策,當時諸葛亮只有26歲。此后,諸葛亮即出山輔佐劉備,做劉備的軍師(后為丞相),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