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導學案
無: 相: 發: 閭左: 適: 適戍: 屯: 次: 為: 會: 度: 失期: 法: 亡: 舉大計: 等: 死: ▲▲▲思考練習 1、哪句話表現了陳涉年輕時的遠大抱負? 2、起義的導火線(直接原因)是: 3、起義的根本原因: 4、哪句話表現了陳涉的博大胸襟? 5、起義的輿論準備: 作用: 6、他的計謀成功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7、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8、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句子 9、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必然的句子: 10、你從哪些地方可以讀出陳涉的“鴻鵠之志”? 起義前: 起義后: 11、起義的具體步驟: 12、陳涉是一什么身份的人,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 13、陳涉甘于目前所處的社會地位嗎?從文中什么地方可看出來? 14、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哪幾種? 這樣就顯示了陳勝既敢于斗爭又有斗爭的智謀,有洞察時局的能力,文章結尾“諸郡縣……以應陳涉”的事實映證了上文陳勝關于“______________”分析和“________________”的預見,也進一步說明這場戰爭的必然。 15、選讀課文中有關陳勝參與對話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他性格的語言,并加以適當的評論。 最能表現陳勝性格的語言及評論: 16、分析本文結構設計。 少有大志: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謀劃起義:①起義原因②謀劃起義③威眾之策 起義建國:①發動起義②立國稱王③響應起義 陳勝:偉大抱負,遠見卓識,非凡謀略,領導才干。 ▲▲▲創作園地:評析陳勝。 教師學生批注欄: 【賞析】這是一首諷諭詩。作者以個別表現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現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這也是一首敘事詩,作者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記述了一位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未成、被宮使掠奪的全部經過,層次清楚,脈絡分明。在內容上,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由開頭至“心憂”句,交代賣炭翁生活的艱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來”句至“市南”句,描述他進城賣炭。第三段,自“翩翩” 句至結尾,寫炭被掠奪。全詩有敘述,有描寫,有細節,有對比。筆法簡潔,語言精練,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處處顯出詩人的匠心。尤其是結尾處,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正如《唐宋詩醇》卷二十所說:“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更不用著一斷語。”